【概述】
泡财经获悉,12月7日午间,七彩化学(300758.SZ)公告,公司拟和悦达汽车基金、吴中金控基金共同投资“苏州悦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标的公司”)。
如未来交易完成后,七彩化学、悦达汽车基金、吴中金控基金将分别持有标的公司25%、5%和3.33%股权。其中,七彩化学将成为标的公司第一大股东。
标的公司创始团队核心技术专家刘昌国是美国纽波特大学硕士,我国较早从事动力电池的研究者,从业期间与陈立泉院士一起完成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产业化项目;陈浩毕业于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磁学专家都有为院士,创始团队掌握钠电池原材料加工和电芯制造技术,公司投资可助力标的公司明年上半年钠离子电芯首期0.5Gwh生产线快速投产。
【科普】
七彩化学业务范围涵盖染、颜料、染颜料中间体、新材料及材料单体;染颜料服务于油墨、涂料、塑料等领域;新材料服务于石油/页岩气开采、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医疗器件、5G通信、挠性覆铜板等领域。
【解读】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生产设备与锂电池大多可兼容。钠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可逆嵌入/脱出Na+来实现能量转换,其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材料的固有化学性质。
东海证券在其12月5日研报分析指出,尽管钠离子与锂离子电池嵌入脱出的机理相似,但是由于Na+、Li+的化学特性不同,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与锂电池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分为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等。其中,层状氧化物的进展相对较快,其克容量可达160mAh/g。
七彩化学称,本次签署意向投资协议,是基于公司未来在新能源电池产业中,特别是钠离子电池产业重要布局,实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双技术路线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互相促进,有利于强化与美联新材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公司快速进入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流技术和钠离子电池电芯制造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材料竞争实力。
事实上,新能源电池产业一直是七彩化学重点关注领域,公司拥有钙钛矿电池核心专利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产业化核心技术。
此前9月18日晚间,七彩化学公告,公司与美联新材就双方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事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根据美联新材12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能可以配套90GWh储能电池。从市场规模看,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测算,考虑到钠离子电池各潜在应用场景对电池的需求量,理论上在100%渗透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2026年的市场空间可达到369.5GWh,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00亿元。电池级普鲁士蓝(白)未来在储能领域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美联新材认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技术路线最快将于2023年一季度率先实现产业化。普鲁士蓝正极材料技术路线会稍晚一些,但普鲁士蓝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成本最低和倍率性能好等优势,未来市场容量巨大。目前市场对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的研究较少,短时间内暂无法预测产业化时间。未来不同正极路线的钠离子电池和锂电池将会并存,且各有各的优势应用场景。
另据东海证券研报,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凸显,正极材料、电解液、集流体为成本优势的主要来源。其中,钠离子正极材料方面,铜铁锰氧化物原材料的价格(3万元/吨)为磷酸铁锂(15.49万元/吨)的1/5左右;普鲁士白原材料的价格(2.2 万元/吨)为磷酸铁锂的1/7左右;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价格较高(磷酸钒钠约 1200万元/吨),目前商用较少。
东海证券预计,到2025年钠电池市场乐观需求空间约70GWh。钠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包括A00级电动车领域、电动两轮车领域、储能领域。我们悲观预计到2025年钠电池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10%/15%/5%,对应2025年钠电池需求约35.8GWh;我们乐观预计到2025年钠电池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20%/25%/10%,对应2025年钠电池需求约69GWh。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2年前三季度,七彩化学实现营收9.3亿元,同比下降0.42%;归母净利润2308.4万元,同比下降84.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39.88万元,同比下降81.16%。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