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市第二天的信音电子(301329.SZ)暴跌17.43%,收报23.54元/股,距离发行价21元已相去不远。
信音电子的主要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连接器、消费电子连接器和汽车及其他连接器。
伴随消费电子行业寒冬,公司业绩持续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74亿元,同比下降 8.16%;归母净利润9,643.56万元,同比下降7.03%。今年上半年,预计营收为4.3亿元,同比下降2.64%,归母净利润4512.38万元,同比下降下降8.66%。
泡财经发现,该公司台籍创始人甘信男曾有多次操纵股价前科。
因涉嫌于2003年至2004年期间参与操纵台湾信音股价,甘信男于2011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缓刑四年。
2006年至2007年,甘信男为吸引投资者购买台湾信音发行的5亿元新台币的无担保可转债,又同“美商伯明翰投资管理公司”的吴德贤、徐桂森等人共同炒作台湾信音股票。这一次,甘信男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其余同伙均遭判刑。
1、创始人在台湾资本市场声名狼藉
根据公司招股书,信音控股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有81.89%的公司股份,台湾信音为公司最终控股股东,持有BVI信音100%股份。台湾信音股权较为分散,不存在持股比例超过10%的单一股东,无实际控制人,因此信音电子也无实际控制人。
信音电子或是刻意规避其实控人状态,事实上,台湾信音的“头号人物”一直是甘信男,目前担任信音电子的董事。而甘信男在台湾资本市场可谓声名狼藉。
台湾信音最初由甘信男父亲等人设立,2001年信音电子创立时,甘信男以8.03%的持股比例位列台湾信音第一大股东,其兄弟甘正男、妻子朱国华也分别持股6.09%和2.49%。虽然当时台湾信音的股权较为分散,但甘信男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相对较高。
甘信男长期担任台湾信音董事长,其任期始于1995年12月,2011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曾短暂卸任。2016年6月至今,甘信男任台湾信音董事长、法人董事代表。
信音电子甘信男在台湾资本市场可谓“声名狼藉”。
因涉嫌于2003年至2004年期间参与操纵台湾信音股价,甘信男于2011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缓刑四年。
2006年至2007年,甘信男为吸引投资者购买台湾信音发行的5亿元新台币的无担保可转债,又同“美商伯明翰投资管理公司”的吴德贤、徐桂森等人共同炒作台湾信音股票。甘信男在2014年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而吴德贤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八个月,缓刑四年,并处罚金900万元新台币;徐桂森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700万元新台币。
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五)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因此,信音电子或是刻意规避其实控人状态以做切割。
2、业绩持续下滑高度依靠劳务外包
伴随消费电子行业寒冬,公司业绩持续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74亿元,同比下降 8.16%;归母净利润9,643.56万元,同比下降7.03%。今年上半年,预计营收为4.3亿元,同比下降2.64%,归母净利润4512.38万元,同比下降下降8.66%。
2020年到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67%、29.08%和27.98%,呈下降趋势。
此外,公司高度依赖劳务外包。
2020年,劳务外包人员占比49.98%,2021年为42.25%,2022年为17.64%。
之所以逐年下降,信音电子在招股书表示,2020年和2021年公司劳务外包采购金额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重增加较多主要因为发行人2020年和2021年订单数量增加较多,公司对用工需求加大,但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发行人自行招聘难度较高,因此增加了对劳务外包的用工需求。2022年,受外部环境变化、部分客户出货策略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劳务外包采购金额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2021年下滑较多。
即公司是因为行业不景气,才削减劳务外包。该企业劳动压榨可见一斑。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