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泡财经获悉,4月26日晚间,华能国际(600011.SH)4月26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652.5亿元,同比增加30.54%;净利润亏损约9.56亿元,同比减少129.96%。
【科普】
华能国际主要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发电厂,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
【解读】
华能国际一季度继续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公司分析,净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煤价上涨影响境内电力业务经营。
作为一家火电仍占主导地位的发电企业,华能国际深受煤价飞涨之害。2021年,公司净利润录得-126.73亿元,由盈转亏,同比下降322.20%。在3月底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华能国际将2021年的净利润亏损、经营现金流的减少与资产负债率增长等问题都归咎于煤价的增长。
年报显示,2021年,华能国际电力及热力业务的燃料成本达1465.39亿元,占总成本73.54%。虽然报告期内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同比上升4.41%,但境内火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却同比上涨51.32%,这使得毛利率降至-2.79%,同比减少18.37%。
有机构投资者在业绩介绍会上提问,过去有四分之一的煤炭来源是进口煤,今年是否有机会利用进口煤调整价格空间?华能国际则对此回复称,受“印尼限煤”与“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影响,当前国际煤价仍处历史高位,和内地的煤价几乎倒挂,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进口煤对于国内煤炭资源补充的作用。
目前境内售电量、供热量均同比增长,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亦不断增长,但仍然无法弥补成本带来的亏损,这样的市场环境在让华能国际感到紧张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2021年华能国际前十大股东合计减持超过1.6亿股。
2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22年电煤除进口煤外实现100%长协,明确中长期合同价格控制在570元-770元/吨。西南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券商乐观预期,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2022年公司火电业务有望扭亏为盈。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1年原煤采购综合价为770.67元/吨,接近中长协规定的570元-770元/吨上限。从当前国内外动力煤的价格走势来看,身居历史高位的市场煤价难免会影响中长协的价格会趋近规定的上限。而如若签订的价格接近上限,那2022年上半年的燃料成本就将无法得到有效地降低。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