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1900亿市值的上市巨头北方稀土(600111.SH)拉出涨停。
消息面上,商务部9日发布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
商务部表示: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发现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从中国非法获取稀土技术,生产稀土相关物项并提供给军事等敏感领域用户或者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用途,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潜在威胁,对国际和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稀土管制,不是早就施行了吗?这次新的管制措施,有何不同?
最重要的看点之一:从“物项”延伸至“技术”。
此前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而此次新的公告,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及其载体”、“相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升级等技术”未经许可也不得出口。
此外,细化“最终用途”审查机制,限制军事用途,支持人道主义用途。
对向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以及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和关注名单所列的进口商和最终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
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或者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逐案审批。
不过,对于“最终用途为紧急医疗、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救助等人道主义救援的出口申请”,较为宽松,境外出口经营者无需申请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仅需要报告中国商务部,并承诺相关物项不会用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用途。
中国的对稀土的管制,为何要延伸到技术领域?
那是因为,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获得主导地位,真正的支撑,恰恰是技术。
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关键战略资源。中国占据全球稀土总储量的40%,但是,2023年中国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占全球产量的92%,这一比例,远远大于中国占全球稀土储量的比例。
目前,欧美对中国稀土精炼能力依赖严重,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加州帕斯矿开采轻稀土,但80%的产量出售给中国加工;日本的磁稀土行业从非中国供应商进口大量稀土氧化物,再将材料和组件送往中国进行最终加工。
管制措施再加码,极大利好国内稀土巨头。这是北方稀土涨停的直接原因。
过去国内稀土出口其实是“白菜价”。而现在,随着地缘局势越来越复杂,对稀土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未来稀土大概率长期高景气。
北方稀土,是全球规模最大、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的稀土公司,目前,公司业绩正迎来确定性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66亿元,同比增长45.24%;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51.52%。
今年上半年,公司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稀土金属产品及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稀土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28.10%,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6.65%。
当前,北方稀土还有一大成长看点:
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即逐渐从单纯“卖矿”,衍生到中下游,谋求更高的附加值。
稀土产业链的“中下游”,就是稀土磁性材料和永磁电机。
此次最新的管制措施中,“磁材制造”也位列其中。
稀土矿开采只是产业链的起点,需要冶炼、加工成稀土磁性材料;而稀土磁性材料是稀土永磁电机的核心材料基础。磁性材料和永磁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北方稀土表示:
其推动磁材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与子公司北方磁材及安泰科技合资成立安泰北方,已建成5000吨/年稀土永磁产业化项目。
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微特稀土永磁电机的研发工作。
此前6月5日,北方稀土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生产的部分高牌号钕铁硼产品已可满足人形机器人电机领域的需求。”
目前机构对北方稀土也非常看好,持续加仓。
至今年中期,持有北方稀土股份的机构达到492家,而去年同期是2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