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东莞本地媒体奔走相告:
东莞史上首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诞生!
A股覆铜板龙头生益科技(600183.SH),当前总市值已经达到1157亿元,1998年上市以来,累计涨幅9200.48%,即超92倍,是A股罕见的“超级长牛股”。
生益科技是标准的“业绩牛股”。
上市二十多年,公司营收、净利润持续高增。1998年上市之初,公司年营收5.66亿元,净利润7296万元,到了2024年,营收已达到203.88亿元,净利润17.39亿元。
更为难得的是,公司自1985年成立,再到上市,走到现在,整整三十年始终深耕覆铜板主业。
覆铜板是印制电路板(PCB)的核心原材料。PCB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为电子元件提供结构化支撑与连接。而覆铜板是PCB制造中成本最高的单一材料,决定PCB的功能实现和性能升级。
三十年来,生益科技的崛起,恰恰是中国在电子制造业崛起,在PCB和覆铜板赛道逐步掌握国际话语权的缩影。生益科技也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具代表的龙头之一。
2024年以来,生益科技在资本市场的热度空间,业绩、股价均迎爆发式增长,得益于AI产业浪潮的“东风”。
2024年,生益科技净利润大增49.37%,2025年上半年又大增52.98%,股价方面,2024年至今,其最大涨幅208.49%。
到了AI时代,随着算力升级,PCB需要满足低损耗要求,需要标准更高的PCB,而高标准的PCB,价格也更高。这就带来PCB价值量暴增。
英伟达中高端的GPU——H100,PCB价值量为2000美元左右。而到了英伟达GB200(NVL36),PCB价值量增长了近1000%,达到了20550美元。
覆铜板约占整个PCB生产成本的30-40%。PCB的产品标准和价值量大增,覆铜板的标准和价值量也随之大增。
这就给生益科技这样的业内龙头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生益科技的竞争优势包括:
1、市占率高。
当前全球覆铜板市场基本被10家左右企业占据,包括中国香港的建滔、中国大陆的生益科技和中国台湾的台光电子、南亚电子等。
中国大陆企业中,生益科技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二,达到了14%,事实上与第一名建滔基本持平。
2、高级产品全覆盖。
AI时代,硬件需要的是高标准的覆铜板。这就意味着中小低端厂商没有任何红利机会。
而生益科技已实现高速产品全系列布局,包括Mid Loss、Low Loss、Very Low Loss、Ultra Low Loss、Extreme Low Loss及更高级别材料,相关产品核心指标已处于全球标杆水平。
3、上下游一体化。
覆铜板的下游是PCB,而生益科技的子公司生益电子又是PCB行业的全球龙头。生益科技持有生益电子62.932%的股权。
生益电子已经成功开发了包括亚马逊在内的多家服务器客户,AI配套的主板及加速卡项目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2024年,生益电子净利润大增1428.23%,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又大增452.11%。
一方面,生益电子的PCB与生益科技的覆铜板产品协作性非常强;
另一方面,随着生益电子高端PCB产能投产,将为母公司生益科技利润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由此,生益科技可谓双重受益。
4、受益于国产自主可控。
当前AI算力赛道,英伟达全球一骑绝尘,中国的华为、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奋起直追。
在高端特殊领域,生益科技对于大陆自主可控来说,十分关键。
高端覆铜板领域,生益科技全球市占率7%,是唯一进入前十中国大陆公司。
目前,生益科技是华为的重要供应商,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生益科技位于东莞的松山湖,华为的制造基地同样位于东莞松山湖,无疑为业务联系带来极大便利。
从估值来看,目前生益科技还不算太贵。
公司最新市盈率51.8倍,依然略低于印制电路板行业的平均市盈率58.73倍。
考虑到公司的稀缺性(A股唯一全球覆铜板龙头),目前估值还在合理范围内。
对公司7.5万股东而言,未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