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泡财经获悉,12月15日,格力地产(600185.SH)获“五连板”涨停,报收10.49元/股,自12月9日复牌以来该股涨超60%。同日,格力地产发布风险提示。
该公司提示,标的公司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免税品销售业务,与口岸通关人流量及消费者的消费开支联系紧密。近两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标的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定波动。
标的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6.60亿元,实现净利润7.23亿元;而根据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标的公司两年一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0亿元、19.06亿元、12.64亿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52.26%、28.35%、35.51%;标的公司两年一期的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6.12亿元、2.16亿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79.25%、15.35%、63.82%,业绩有所波动。未来仍不能排除宏观环境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标的公司业务发展、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科普】
格力地产是一家以房地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建筑材料的销售及其他业务。
【解读】
时隔两年半后,格力地产再将重组珠海免税集团一事提上日程。相关方案发布后,截至12月15日,格力地产连收5个涨停板,股价亦创下了自2021年9月以来的新高。
此前2020年5月,格力地产首次发布拟收购珠海免税的公告之时,其就曾一度连拉8个涨停板,令业内侧目。
查阅原公告内容,格力地产本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珠海国资委、珠海城建集团购买珠海免税的100%股权,同时向央企通用投资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由此,这笔最终定价122.15亿元的交易中,约114.15亿元可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占比超9成,仅有8亿元需通过现金方式支付,占比约6%。
不过,就在重组仅剩“临门一脚”时,格力地产原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而重组事件也被按下“暂停键”。
今年12月9日,格力地产正式公布了调整后的重组方案。
其中,将“向通用投资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则变为了“拟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这也是11月28日放开股权融资的“第三支箭”落地,所带来的利好。
实际上,格力地产自2015年从格力集团脱离后,积极尝试多元化转型,但收效甚微。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格力地产来自房地产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3亿元、63.81亿元、21.4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3.21%、89.95%、78.92%,房地产仍是其主营业务。
而珠海免税不仅拥有免税牌照,且是国内唯一一家全资拥有免税、有税、保税(跨境)三大业务的免税商。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之下,珠海免税的业绩依旧保持了快速增长。2021年全年,其营收为19.06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速达307%。
反观格力地产,2021年,格力地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有3.21亿元,同比降幅达42.63%。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该指标进一步恶化,仅有-0.61亿元,出现亏损,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109.5%。
“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免税业务的注入,有助于提升格力地产的盈利水平,”兴业证券称,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对格力地产原有房地产业务进行项目建设、偿还债务以及流动资金补充,还可进一步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加快与珠海免税集团的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