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据证券时报,12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兴业银行(601166.SH)发行资本工具的批复。批复称,同意兴业银行发行不超过1300亿元的资本工具。兴业银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具体工具品种、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批准后24个月内完成发行。
同日,另一家上市银行中信银行发行资本工具也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该行发行不超过1200亿元的资本工具。
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11月12日,今年年内已有超2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工具发行申请获批。其中不乏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银行,且获批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银行资本工具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用于补充资本的权益性或负债性有价证券,包括优先股、永续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以及二级资本债(二级资本工具)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当前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但也面临资本补充压力,特别是银行利润增速承压、通过内源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当前银行更依赖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等外源性融资方式。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目的是充实资本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在净息差承压、资本充足率下滑以及监管要求等背景下,银行利用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外源性渠道来补充资本、保持资本充足率的需求较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补充资本。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靠提升营利能力,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并适当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外源性资本补充需要从审慎角度出发,根据市场情况统筹运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工具适当补充。比如,适时通过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
近期,多家大型银行先后公布资本补充进展。根据公告,中国银行于2023年10月19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7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于2023年10月23日发行完毕。10月26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二期)于2023年10月26日完成发行。
华创证券11月12日研报分析指出,2023年以来,国内银行完成发行26只永续债,合计融资2268亿元。主要是农行、建行、中行、邮储和一些中小商业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的发行对银行补充资本金至关重要,银行资本充足才能更好开展信贷业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也向实体经济让利,也有助于银行业抵抗风险更好发展。
兴业银行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主要产品包括企业金融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不过,当前公司业绩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实现营收1612.96亿元,同比下降5.59%;归母净利润649.65亿元,同比下降9.5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5.29亿元,同比下降9.87%。
民生证券10月31日研报分析指出,公司净利息收入回暖,非息走弱拖累营收。
据其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09%,净息差1.94%,同比下降16BP。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30.36%,主要是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其他非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62%,主要是三季度市场利率波动,交易性金融资产估值出现阶段性回调。
(本文数据来源于证券日报、公司公告等)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