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泡财经获悉,7月14日晚间,邮储银行(601658.SH)公告,目前,住房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笔均金额约44万元,房地产类不良贷款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本行密切关注部分地区出现的停工缓建和未按时交付楼盘情况,开展深入排查,初步认定的停工项目涉及住房贷款逾期金额1.27亿元,规模和占比小,风险可控。
下一步,本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格落实金融监管要求,积极做好客户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客户,提供延期还款、征信保护等支持,为客户纾困解难。
【解读】
近期,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暴露,多地出现烂尾楼或延期交付楼盘停贷现象,银行资产质量引起了各方关注。
对于“停贷潮”风险几何,六大行回应:总体风险可控!其中,邮储银行表示,初步认定的停工项目涉及住房贷款逾期金额1.27亿元,规模和占比小,风险可控。
目前,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邮储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邮储银行的客户贷款总额64540.99亿元,个人住房贷款21693.09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占比33.61%。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其中规定,中资大型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中资中型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20%。
除邮储银行超标外,2021年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高达34%,超过32.5%的红线;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4.7%、25.3%,也都超过了20%的红线。
不过有券商分析称,按揭断供对银行体系冲击有限。
天风证券地产团队分析,央行数据显示,新房按揭贷款发放额占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的比值长期稳定在38%-42%之间。在40%的中性假设下,对应按揭潜在断供规模在3.6-7.3千亿,占2021年一季度按揭贷款余额的比重的0.9%-1.9%,整体来看难以构成系统性冲击。
受“断供潮”影响,近日银行股普跌。42家银行近两日蒸发了3733亿元,近两日跌幅靠前的银行股主要是邮储银行-7.27%、招商银行7.18%、兴业银行-6.64%、平安银行-7.28%。
对此,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这件事影响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只是互联网有一些自媒体比较夸张,情绪化的宣泄可能会更多一些。”
廖志明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过去一两年是有一些民营房企流动性出了问题;另外一方面,疫情也给“保交楼”的进度或项目施工造成了影响。
廖志明还表示,从银行的数据来看,目前所谓“断供”的楼盘,实际申请不还贷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实际逾期的金额非常小,风险可能被高估了。后续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推动项目全面复工,那最终这个风险是非常小的,“今天市场的反应有点过度,是一个非理性的宣泄”。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