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融券的话题甚嚣尘上,其中有一条是限售股竟然可以融券卖出,引发高度关注。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条规则?
这要从科创板说起。在科创板成立之初,设定上市前5日不限涨跌幅限制以及此后日内涨跌幅为20%,彼时其他市场涨跌幅仅10%,这也意味着科创板面对的波动、风险更大。
为了打击爆炒次新,科创板出台转融通规则。其中有一点重大创新,就是扩大券源,即允许“战略投资者配售的限售股”进行证券出借,从此打开新股融券的大门。
随后创业板改革,以及现在注册制实施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新股,都可以作为融券标的。
所谓融券就是做空,简而言之打压股价。
大家不妨想想,有多久没有打新,又有多久没有关注次新?无非是因为发行的高估值,致使上涨空间一步到位,打新不再能躺赢。
做一个统计。
据choice数据统计,仅以科创板与创业板为统计样本,2021年至2023年3月期间,共660家公司上市。其中有70%以上的股票无论是在30天、90天、还是180天均相较于上市首日表现为下跌。
也就是说,由于过高的估值,绝大部分公司上市即巅峰,此后将陷入漫长下跌道路。如果上市首日就能做空,绝对是一本万利的模式。我们普通散户没有这个权限,但机构有。
以最近上市的新股为例。
金帝股份(603270.SH),上市首日融券余额高达2亿,融券余量458.3万股,占到流通股本高达9.3%。
做空势力这么强,可想而知走势后续有多惨,最近4个交易日下跌超25%。
那么这么多券哪里来的?
大概率就是处于限售期的战略投资者把券出借了,因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是合理的。
这一点还可从盛邦安全(688651.SH)佐证,同样是刚上市就遭遇大量融券卖空。数据显示,上市首日融券9000多万,占到流通市值12%。
针对券从哪里来的,盛邦安全倒是比金帝股份直接,直言“根据转融通业务的相关规定,战略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可以按规定借出获得配售的股票。据了解,当为战略投资者出借”。
从融资融券数据可以看到,战略投资者上市首日出借券源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这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制度。其一,让原本锁定的股份流通到了市场,加大供给。其二,这是属于机构的权利,而散户没有。
尤其是现在,新股面临着估值高、价格高的普遍问题,上市后大概率持续下跌。首日买入的散户无形中成了接盘侠,而能做空的机构成了最大赢家。并且这说不定能促使新股估值越来越贵,因为越贵,某群人越有利。
新股上市能融券,这个制度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打击爆炒次新,最后反而被扭曲伤害了散户,需要打补丁了。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