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不是罪,被歧视被腰斩,但真没这么不堪

泡财经

东方电缆

发布时间:

2023-07-19 16:34:55

泡财经APP

新能源腰斩的比比皆是,东方电缆(603606.SH)是其中之一。

今年二季度股价好不容易有些许起色,最近又被大股东减持干趴下去。7月以来再度陷入阴跌模式,短短两周下跌13%。

下跌的过程中,总会伴有各种鬼故事与猜疑。

“2022年业绩本就不好,股价被锤到地板,这时候减持,究竟有多么不看好公司?2023年业绩是不是继续miss?”

那么,业绩真就这么不堪?

东方电缆是海缆龙头,受益于海风高景气度,业绩从2018年的1.7亿迅速增至2021年的11.9亿,该期间公司完成8倍涨幅。

然而到2022年戛然而止,当年业绩8.42亿,同比下降29.1%。注意,这是5年以来首次年报下滑。

无异于晴天霹雳,支撑股价上涨的因素没了。更遑论,偏偏你是新能源,本就受到歧视,但这种歧视不代表要求放低,反而更高。前几天某光伏股遭遇与东方电缆类似情况,业绩环比下降,一度被砸跌停。

但是市场忽略了一个事实,海风只是短期遭遇不可抗力,基本面依然向上。

2022年海风装机仅仅4GW,同比下滑高达76%,这是因为疫情以及一个不可说的因素影响。

行业都这个鬼样,个体怎么能好?东方电缆的辣鸡业绩也就能够理解。同期东方电缆的海缆销量同比下滑51%,仍旧好于行业。

今年一季度利空因素消除,海风重回高增,Q1装机0.51GW,同比增长42%。

而且根据各省海风计划,全年装机量预计超过10GW,同比翻番不止。也就是说,行业在今年拨乱反正。

东方电缆盈利能力也得以恢复,Q1实现业绩2.56亿,环比增长141%。

我们再来分析两个数据。

首先是订单量,以此来推断业绩。

根据官方数据,截止到4月在手订单89亿,有50亿是价值量更高的海缆。如果仅考虑披露的中标项目,假设项目按照规划投建,以及尚未明确交付时间的项目在今年确认一半,今年海缆收入有望达到40亿,而在2021年、2022年分别为33亿、22亿。

另外,海外市场的突破有可能是超预期所在。

去年外销占比不到1%,今年出海逻辑明显加强,先后中标英国InchCape海风1.08GW项目、欧洲Baltica2海缆3.5亿项目。

接着我们看毛利率。

这也是市场最担忧的一点,毕竟海缆在海风产业链中拥有最高毛利率,40%以上远远超过行业的百分之十几,将来会不会恶化?

通常情况下,海缆电压等级越高,技术壁垒越高,毛利率自然更高。22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海缆竞争格局会愈发激烈,而330kV等级、甚至500kV等级总共就中天、亨通、东方电缆三家有实力。僧太少,企业没有动力打价格战。

东方电缆曾将部分订单转让给宝胜,被市场理解为东方电缆遭砍单。实际是青洲四项目属于220KV等级,大概率是东方电缆不愿意做毛利率低的项目,转而将产能留给高毛利率项目。

今年东方电缆交付的粤电青州一二海缆产品,其中500kV交流主缆系全球首台套,毛利率高达60%。

另外,海风的大势在于从近海向深海开发,漂浮式海风应运而生,其中就需要用到动态海缆。二线完全没能力做,目前仅东方电缆、中天科技涉及,国内的几个漂浮式项目用的是东方电缆的动态海缆,毛利率不错。

最后,来说说压垮股价最后一根稻草的减持。

2.5%的比例真没有如此威力,而且大股东9年没减持,没必要上纲上线。说白了,还是因为新能源三个字就是原罪。

对于新能源而言,市场对其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公司在未来每个季度持续超预期,才能得到纠偏,不妨先观察Q2。

另外,如果制造业的宿命是毛利率越来越低,这会在一定程度压制估值,但就目前情况来讲,海缆这个环节会相对缓慢。

相对于过去高不可攀的估值,如今东方电缆已经跌至30倍PE。只是,投资从来不是一场理性的游戏,这也代表着向上、向下都会出现过激行为。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