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纳米上半年扣非净利增幅超10倍 可转债募投项目蓄力未来

古东管家

微导纳米

发布时间:

2025-08-28 20:51:32

泡财经APP

2025年8月28日晚,微导纳米(68814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33.42%;利润总额达2.03亿元,同比增长538.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8.95%;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090.38%。分季度来看,公司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8410.29万元、1.08亿元,环比增长约29%,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微导纳米表示,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加速半导体市场开拓、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持续提升制造供应和运营管理能力等多方面举措,保持公司在国内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实现公司业务规模稳健增长。

微导纳米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微纳装备制造商。目前,公司ALD设备已全面覆盖涵盖行业所需主流ALD薄膜材料及工艺,在高介电常数材料、金属化合物薄膜等领域均实现了产业化应用,量产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公司在CVD设备硬掩膜等关键工艺领域也已实现产业化突破,进入存储芯片等领域先进器件产线,获得大批量订单,并持续推出客户所需的多款关键工艺设备。

半导体业务比重持续提升

在半导体业务方面,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延续高景气度,国内政策持续支持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薄膜沉积设备作为核心环节,市场空间广阔。

面对下游产业链核心客户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机遇,微导纳米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加快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推广,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微导纳米上半年实现半导体设备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7.17%,半导体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23年度的7.27%提升至18.45%,凸显半导体业务板块在公司营收结构中的重要性持续增强。更值得关注的是订单动能,2025年上半年微导纳米新增半导体设备订单已超去年全年水平。截至2025年6月30日,半导体领域在手订单达23.28亿元,较年初增长54.72%。可以看出,微导纳米半导体设备业务正从技术突破期迈入订单放量阶段,有望未来成为公司核心业务支柱。

光伏业务方面,尽管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但微导纳米光伏设备业务在技术迭代中依然实现韧性增长。上半年,公司通过持续在TOPCon、XBC、钙钛矿等技术路线的创新与开发,积极推动项目的交付和验收的同时,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不断优化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光伏设备收入8.03亿元,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保持同比近32%的稳健增长。

微导纳米表示,公司积极配合下游光伏电池片厂商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方式,共同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加速推进可转债项目建设 产能扩张蓄力未来

随着国内半导体市场规模扩大及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高端国产薄膜沉积设备需求持续增长。SEMI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实现同比7.4%的增长,达到1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在逻辑、新型存储、先进封装等技术升级的积极带动下,2026年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381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可转债募投项目“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和“研发实验室扩建项目”的建设,待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有效扩大微导纳米半导体设备的生产规模,解决现有产能瓶颈,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有利于微导纳米巩固竞争优势,保持领先地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募投项目落地,微导纳米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产能将提升超过30%,这不仅可消化微导纳米快速增长的新增在手订单,更将支撑其向逻辑、存储等先进制程领域加速渗透,推动微导纳米半导体业务进入规模化放量期,夯实第二增长极。

此外,微导纳米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报告期内持续高比例的研发投入,筑牢技术护城河。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53亿元,自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超8.5亿元,其中60%以上投向半导体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再创新高。其中,新增各类型国家专利授权共计40项,累计授权专利数达到218项,新增申请专利共计98项,累计申请专利数达到710项。

2025年3月,微导纳米正式推出用于大规模生产的iTomic Spatix系列及四站架构腔体的高产能ALD、CVD设备。公司表示,基于当前市场需求及公司拓展的成效,预计2025年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工艺覆盖面、客户数量和订单规模将持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

基于微导纳米2025年上半年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优异表现及在手订单的强劲增长,结合公司在ALD/CVD技术产业化应用上的持续深化,未来随着可转债募投项目的产能释放与研发成果转化加速,微导纳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国产薄膜沉积设备领先地位,并为国产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核心支撑。

在全球半导体设备需求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微导纳米凭借国产替代政策红利与自身技术护城河,或将成为国内晶圆厂扩产浪潮的核心受益者,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