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科创板AI视觉第一股的格灵深瞳(688207.SH)上周五披露了23年业绩预告。。这家一度被机构、主流媒体热捧的公司在上市的第二年,终于业绩变脸了。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净亏损7657.09万元-1.1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261.49万元,同比盈转亏。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格灵深瞳重要股东们累计套现参考市值9.58亿元。这期间,格灵深瞳经历过一轮上涨。23年3月16日至4月3日,累计上涨45.23%。
1、宣告上市首年盈利当天,股东抛减持计划
格灵深瞳号称“科创板AI视觉第一股”,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23年4月19日晚间,格灵深瞳披露了2022年业绩报告。2022年度格灵深瞳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0.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61.49万元,同比增长147.67%,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4月21日起,格灵深瞳股票名称成功“摘U”,这意味着格灵深瞳成为所谓A股“AI计算机视觉盈利第一股”。
公司实现盈利,显然利好股东套现。
23年4月19日晚,除了披露22年年报外,公司还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公司股东现代汽车及其一致行动人现代摩比斯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2023年,格灵深瞳披露过3份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时间分别为3月22日、3月28日、4月19日,时间上均与公司23年年报披露日接近。
也就是说,公司22年实现盈利,与23年上半年热炒的人工智能概念,“客观”上利好大股东们出逃。
从实际上的减持交易时间来看,集中在23年3月到11月,股东们累计减持27次,套现金额为9.58亿元。
2、上市首年盈利实际依靠“财技”
不过,格灵深瞳22年实现盈利实际上依靠的是“财技高超”,与自身经营改善关系不大。这也为23年的亏损埋下伏笔。
2022年,格灵深瞳首发上市募资18.26亿元,资金净额达到16.7亿元。
然而,公司其将大量的超募资金用于理财。据公司22年4月12日公告,拟使用不超16.7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22年年报显示,格灵深瞳的银行理财费用发生额共计13.69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9.92亿元,自有资金3.77亿元,未到期余额共计6.55亿元。
也就是说,上市募集资金的一半被用在了理财上。
“理财有方”,才是格灵深瞳22年盈利的秘诀。
22年年报还显示,2022年格灵深瞳财务费用竟然为负,为-3237.67万元,同比减少771.39%,格灵深瞳对此表示为主要系该期资金管理取得的利息收入显著增加。
事实上,该部分利息收益额为3323.61万元已超过格灵深瞳2022年净利润。
3、“理财有方”已难填主业亏损窟窿
事实上,进入2023年,格灵深瞳用于理财的资金规模依然庞大。然而公司最终陷入巨亏,或是因为“理财有方”已难填主业亏损窟窿。
2023年上半年末,格灵深瞳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的金额为7.46亿元,依然占其上市募资净额的44.67%。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层面的盈利质量持续恶化:
2023年前三季度,格灵深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告负,为-8,257.38万元,应收账款达到了2.09亿元,较22年末增长14.47%。公司经营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
(本文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等)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