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6月13日,A股算力概念活跃,青云科技(688316.SH)收涨12.23%。
据《中国证券报》6月13日报道,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全球算力供不应求,相关订单需求骤增。在此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等产业链企业力争超前部署。业内人士表示,AI大模型及下游应用爆发,将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先进封装、算力租赁等领域迎来利好。
当前,政策与企业合力推动算力市场发展。6月2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加快构建算力产业生态行动方案》,同时中国电信临港算力智算公共服务平台暨国产GPU创新联合基地和新片区智算产业联盟成立,搭建智算产业交流平台。据了解,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已有接近3万块GPU,可以支持20个千亿参数超大模型同时训练。
北京市经信局日前出台的《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积极引导大模型研发企业应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加快提升人工智能算力供给的国产化率;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分别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组织商业算力满足北京市紧迫需求,建设统一的多云算力调度平台。
6月5日,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共同发布我国首个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的全国性平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1.0版)”,可实现跨资源池、跨架构、跨厂商的异构算力资源调度,目前已经接入天翼云、华为云、阿里云等。
国泰君安认为,由于海量数据处理需求激增、AI模型算法渐趋复杂以及算力投资具备的强经济效益,AI算力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广阔,迎来投资机遇。
青云科技是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2022年年报显示,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推动下,公司推出青云超级智算平台,向下接驳异构化算力和硬件平台,向上接驳各种数字化应用,最终服务数字经济。
不过,公司业绩持续承压。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下降28.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44亿元。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49.3万元,同比下降13.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621.5万元。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