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材料需求旺盛,振华新材2022年净利预增196%-215%

泡财经

振华新材

发布时间:

2023-01-05 17:24:55

泡财经APP

【概述】

泡财经获悉,1月5日晚间,振华新材(688707.SH)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13亿元,同比增长195.7%-215.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亿元-12.8亿元,同比增长197.77%-217.62%。

【科普】

振华新材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的核心竞争产品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用的正极材料,包括中镍、中高镍、高镍、超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NCM)。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整个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较高,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各项性能的核心关键要素。

【解读】

振华新材业绩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此前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3亿元、10.06亿元,同比增长343.34%和286.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3亿元、9.91亿元,同比增长307.51%和290.51%。

振华新材将业绩高增归结如下:

一是期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二是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规模效应释放带动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前期原材料端的采购布局得当,原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三是期内,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振华新材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已成功发展出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无钴层状结构镍锰二元材料合成技术、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多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合成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截至2022年8月,公司已建成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同时可调整产线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称,公司22年底产能预计达8.3万吨,22H2起对沙文一期实行技改,我们预计23年Q1完成,公司规划新增10万吨高镍产能,预计24-25年分批投产。此外,公司自主研发单晶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目前已升级为第二代产品,在克容量、首效、碱度控制上均有改善提升,已进入中试阶段,目前已具备百吨级产能,我们预计23年实现出货。

东北证券分析指出,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21年CR5达55%,集中度显著低于隔膜、电解等锂电材料。从细分技术层面看,高镍化提高材料能量密度,单晶化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安全性提升的同时能适配更高的电压平台,带动能量密度提升,是行业技术迭代的两大演进方向,渗透率快速提升,2021年高镍三元市占率38.3%,2022年1-4月单晶三元市占率42.7%。高镍及单晶的市场份额较为集中,根据鑫椤资讯,2022H1单晶三元CR4达77%,其中振华新材市占率为19%。

据其分析,在供需紧平衡预期下,碳酸锂2023年全年均价有望维持在40万元/吨以上,钠电池迎来商业化发展窗口期,有望率先在电动两轮车、A00级新能源乘用车、储能等场景得到应用,预计2023年为钠电量产元年。钠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相比锂电,其作为正极材料的成本优势显著。公司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生产钠电正极,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钠电池正极累计送样0.68吨、销售5.35吨,定增新建10万吨高镍正极材料生产线,兼容钠电正极生产,2023年起有望将逐步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4年公司钠电正极出货0.8、3万吨,业绩弹性将加速释放。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