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科微首发募投项目BSI产线投片成功,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泡财经

格科微

发布时间:

2022-09-02 19:28:56

泡财经APP

【概述】

泡财经获悉,格科微(688728.SH)9月2日公告,公司募投项目“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BSI产线投片成功,首个晶圆工程批取得超过95%的良率,标志着BSI产线顺利进入风险量产,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科普】

格科微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公司目前主要提供QVGA(8万像素)至16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分辨率介于QQVGA到FHD之间的LCD以及HD和FHD的TDDI显示驱动芯片。

BSI即背照式入射,能够显著增加光电二级管的量子效率,进而改善低光照条件下的图像效果。

CIS:也即CMOS图像传感器,是采用CMOS工艺制造的图像传感器。

【解读】

该项目投产是公司由Fabless转为Fab-lite模式的一大标志,公司将具备12英寸BSI晶圆后道工序生产能力,将有力保障12英寸晶圆的供应,实现对关键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缩短产品交期,把握中高阶CIS市场持续增长的巨大红利。

此外,自建的12英寸晶圆制造中试线作为可供复制的工艺路线试验平台,能够将制造工艺快速导入晶圆代工厂并实现量产,从而减少公司在研发环节对晶圆代工厂的依赖程度,保障高阶产品的工艺研发效率,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受晶圆代工厂产能供应及手机市场需求变动影响,BSI晶圆产能供需关系呈动态变化。根据Frost&Sullivan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全球BSI晶圆产能总体处于过剩状态,供需关系趋于宽松。随着多摄手机普及率的逐渐提升,自2018年下半年起,BSI晶圆产能供需关系逐渐趋紧。未来,随着高像素、大像面CIS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长期而言BSI晶圆产能供应将维持整体偏紧的基本面。

据其招股书,在全球BSI晶圆产能供给趋紧的背景下,高像素CIS产品所需的12英寸BSI晶圆产能将更为紧张。目前,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在12英寸BSI晶圆供应方面与晶圆代工厂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作为高像素CIS市场的新晋供应商,公司可以获取的12英寸BSI晶圆产能供应十分有限,严重限制了中高阶产品的销售规模。

根据规划,“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新增产能主要用于生产1300万像素及以上的等中高阶CIS产品,是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对产品线的完善与补充。

事实上,CMOS图像传感器是公司营收主要来源,2021年实现收入59.37亿元,在营收中占比84.8%。公司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像素规格覆盖QVGA(8万像素)至1600万像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在高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中,公司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背照式结构(BSI)。

近年来随着手机摄像技术的不断成熟,消费者对手机拍摄的需求逐渐多元化,

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研究数据显示,1300万像素及以下的中低阶CMOS图像传感器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40.3亿颗增长到2024年的45.9亿颗;1300万像素以上的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

预计将从2020年的10.4亿颗增长到2024年的21.9亿颗。

格科微招股书显示,上述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以生产3.5亿颗BSI图像传感器,按2024年1300万像素以上CIS全球市场出货量计算,公司新增出货量占该细分市场整体出货量的比例约为16%。

实际上,公司中高阶CIS产品已取得新的突破。8月10日,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单芯片3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GC32E1。

方正证券分析认为,目前,手机前摄像头的拍照需求仍然在快速上升阶段,其中3200万像素摄像头的增速尤为明显,预计未来三年将占到前摄总需求量的1/4左右。格科微这一新品的推出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未来,公司手机CMOS产品将持续向上延展,同时积极拓宽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非手机领域CMOS,高阶产品的高单价将成为公司稳定收入与利润增长的基础。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2年上半年,格科微实现营收32.94亿元,同比下降10.63%;实现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20.23%。

【备注】

Fabless:无晶圆厂的集成电路企业经营模式,Fabless企业仅进行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而将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外包给专业的晶圆代工、封装和测试厂商。

Fab-Lite:轻晶圆厂的集成电路企业经营模式,是介于Fabless模式与IDM模式之间的经营模式,即在晶圆制造、封装及测试环节采用自行建厂和委外加工相结合的方式。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