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大盘指数节节攀升,沪指在3600点上下波动,两市成交额更是连续7个交易日突破1.5万亿。(wind,截至20250725)
市场热度飙升的同时,分歧也在加剧:乐观者担忧踏空,谨慎者“恐高”观望。当下应该逢高减仓落袋为安,还是咬定青山坚定持有?
今天南南结合内部专业投研团队的深度复盘与前瞻观点,和大家一同探讨当下普遍关注的4个共性问题。
01
下半年的风险
问题一:下半年是否有踏空风险?
先说结论,踏空风险真实存在,但追高需警惕陷阱。
首席投资官(权益)茅炜坦言: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资产荒,正在降低市场选股标准。指数上涨背后,部分资产已脱离基本面支撑。南方优选基金经理骆帅进一步指出:市场对经济的悲观和对指数的相对不悲观是同时存在的,市场是聪明的。当前内需虽然不振,但长期积极因素在逐渐兑现在市场估值中。
这种提升来自于三个方面:
1.国际局势方面,多极化格局越发明确,极端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
2.动荡的局势中科技浪潮并未减速,人工智能、核聚变等进展提升长期增长空间。
3.国内行业格局改善,行业龙头以自由现金流衡量的长期价值提升。
综合来说,基金经理的共识是:盲目追涨不可取,精准捕捉“预期差”才是关键。
02
行业板块解读
问题二:银行板块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点?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涨得不错,近期受多重因素影响银行板块也处于回调中。从披露的配置数据看,银行板块是公募二季度加仓的主力军。在公募持有的58只银行股中,有47只获得加仓。全板块持股数量环比增加30.65亿股,持有市值提升508.2亿元。(资料来源:第一财经,wind)
对于银行板块,茅炜保持谨慎,他认为:潜在的风险其实一直没有变,就是经济在持续承压配合长期通缩的情况下,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有压力的,四大行股息率已低于4%,配置价值下降。
南方绩优成长基金经理史博则坚守防御逻辑:银行股本质是长久期债券,当前150%+的拨备覆盖率安全垫充足,2.5%-3.5%分红率在利率下行周期仍有吸引力。但中长期看,利率上行空间有限,银行股分化将加剧,需选择资产质量好、拨备充足标的。
问题三:下半年的科技板块怎么看?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基金经理的观点,那就是:海外看投入强度,国内看政策与订单落地;节奏上先硬件后应用,市场调整后反而是布局窗口。
具体来看,投资经理王博指出:科技成长主线仍聚焦人工智能,但需区分海外与国内逻辑。海外AI跟随高频数据调整,波动性较大;国内AI政策与产业趋势明确,英伟达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可低位布局国产替代机会。
此外,南方人工智能基金经理罗安安提醒:当前最乐观共识的板块是光模块和创新药,确实具有产业出海逻辑,本质还是海外需求,这些是趋势性的机会,进入精选个股阶段,整体胜率和赔率都需要更谨慎计算。
人工智能仍是最大的产业机遇;如果美国AI算力中心的ROI不断提升,大模型—算力—云计算—AI应用的飞轮效应将持续,必然会传导到国内AI产业。
问题四:下半年医药板块有没有机会?
创新药沉积多年,今年以来表现十分亮眼,不少南粉们都很关心下半年投资机会是否犹在。
南方医药创新基金经理蔡强认为创新药行情仍有空间,目前还是炒预期阶段,估值没有明显透支,空间仍然算得过来;下半年到明年初或仍有BD落地机会,板块持续有情绪催化。他提示这之后要看个股的自身经营的 alpha。
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延闽则提示创新药胜率风险:当前创新药板块估值已合理,但产业趋势可能催生泡沫,需关注后续BD事件驱动。
南方医保基金经理王峥娇强调器械耗材的政策与业绩双重拐点,在投资策略上,组合配置均衡但更关注器械耗材,关注三季度业绩是否超预期。港股创新药估值修复,但A股医药需等待政策文件和业绩催化。
行至3600点,噪音与机会同步放大。南南想提示大家,市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节奏。希望大家上涨时多一份冷静,下跌时多一份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