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场情绪迎来一个小高潮:三大指数震荡走高,两市成交额全天放量成交2.15万亿,重回2万亿上方。
指数表现分化明显,创业板指以3.62%涨幅领跑,深证成指涨1.76%,沪指突破去年10月的高点,最终收于3683.46点,创下近四年新高。(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13)
站上这个节点,投资者面临现实选择:乘胜追击,还是蓄力整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01
昨日市场走强原因分析
首先来看下昨日市场走强的背后原因。
第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提升市场风险偏好。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增长2.7%,与6月持平,略低于市场预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3.1%,高于前值2.9%,创1月以来最大升幅。通胀数据强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CME利率期货显示概率升至94%),美元指数下跌,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隔夜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1.49%。(数据来源:wind,20250813)
第二、金融支持消费政策发布,进一步点燃市场做多热情。8月12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政策利好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
第三、上证指数突破关键点位,高风偏增量资金持续入市。上证指数放量大涨,突破去年10月8日盘中高点创下近三年多以来的新高,持续的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踊跃入市。
02
近期市场表现如何?
再从市场近期的表现来看,沪指已走出“八连阳”;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刷新年内高点。
不过这轮上涨也并非一蹴而就。市场风格鲜明,呈现显著的结构分化特征,成长板块显著跑赢价值板块。
具体来看,过去3个月,创业板指以20.91%的区间涨幅领跑主要指数,科创50指数受半导体行业周期调整影响,同期仅录得6.57%的涨幅,上证指数则在权重股托底效应下呈现温和攀升态势,收涨9.33%。
拉长周期看,近一年来主要指数均实现可观上涨,其中创业板指累计涨幅接近56.78%,科创50指数紧随其后上涨52.36%。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13,指数表现不代表基金业绩,也不预示未来。
总的来看,当前市场呈现出几个关键特征:
第一、结构性分化突出,创业板指持续领跑。近一月创业板指区间换手率高达57.28%,资金扎堆效应显著。
第二、行情驱动逻辑或面临切换。 前期由“流动性宽松+政策预期”主导的行情,正逐步进入需要“业绩验证”的阶段。尤其是在中报披露期,科技成长板块的高估值能否被强劲的盈利增速所支撑,或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
03
这轮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那这一轮上涨行情,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推动?
首先是资金面。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在稳步加码,险资、养老金等配置型资金持续流入,汇金公司二季度增持股票型ETF超2000亿元;(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另一方面,杠杆资金异常活跃,增量资金踊跃入场。具体来看,截至8月12日,A股两融余额突破2.03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8月以来的融资净买入额就超过400亿元,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明显回升。(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12)
其次是经济数据方面,虽然7月通胀数据偏弱,但7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特别是进口数据的回升,强化了内需边际改善的市场预期。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流动性宽松。
最后是政策面暖风频吹,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比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政策持续发力,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出台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为商业保险、社保基金等“长钱”入市铺平道路。
04
后市怎么看?
那在大盘突破去年“9·24”行情高点后,接下来,乘胜追击,还是蓄力整固?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观点认为,中长期来看,近期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在科技、军工、文化等领域的集中突破带动了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的提升,是推动本轮行情的核心原因之一,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估大概率仍将继续,而资产荒下的居民存款入市、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以及外资将构成持续不断的增量资金,坚定看好后市。
从基本面的角度,房地产仍然对经济形成拖累,以北京为代表的的一线城市可能继续放松购房政策,出口在关税冲击之下表现出韧性,内需消费生育补贴、消费贷款贴息等增量政策不断推出的背景下有望保持平稳。
从估值的角度,尽管市场持续上涨,但在低利率环境下,股票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仍然具备一定的性价比。短期来看,市场在过去四个月走出了“慢牛”行情,尽管市场涨幅较大但整体节奏平稳、成交量温和放大,市场情绪仍不算特别亢奋,部分板块涨幅已经相当大波动可能放大,但大盘蓝筹普遍仍然滞涨,投资者或可考虑关注低位优质标的的投资机会,避免过度追涨。
结构选择上,或可考虑关注沪深300、恒生科技等A、H核心资产以及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的相对收益修复机会。
投资,终究是一场与时间为伴的旅程,当市场迈上新台阶时,我们更要保持冷静,拥有一份从容的耐心,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的机会,在布局时留有余地,时间终会犒赏理性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