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生成内容到智能驾驶、AI诊疗,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的AI板块持续活跃,创业板相关公司表现尤为亮眼,“大模型”“算力”成为投资界高频词。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AI革命正从概念加速走向产业落地。
面对这一趋势,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机遇?今天,南南就带大家一起寻找答案。
一、不是短期炒作,AI革命正当时
南南想说AI机遇,可不是空口白话,不管是政策、产业还是市场,都在共同印证这一判断。
从政策来看,《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为“人工智能+”行动明确提出了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2025.8.26)。这相当于给AI产业吃了颗“定心丸”,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看产业落地,AI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了。截至2025年8月,AI在医疗、教育、制造、金融等领域的渗透率已分别达到31%、44%、67%、78%。(资料来源:IDC,东吴证券,截至2025.8.31)。从企业智能体、工业质检到AI科研助手,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生产力。
市场需求方面同样给力。经中国信通院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2025.9.23)。由于受AI行业算力需求持续拉升,GPU、PCB(印制电路板)产业链、服务器散热、光模块等算力基础设施同步扩容,迎来业绩大爆发。(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5.4.30)
二、创业板AI赛道,为啥值得关注?
想抓AI红利,创业板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阵地。
一方面,创业板已形成覆盖算力、应用等环节的AI产业集群,汇聚了一批在AI专利和光模块等关键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产业“家底”扎实,综合实力突出。
另一方面,创业板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位,为AI等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资本支持平台。其市场化的再融资等机制,能较好满足高成长型AI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快速扩张,形成“技术突破—资本助力—产业壮大”的良性发展循环。
不过南南也要提醒大家,创业板AI个股普遍波动不小,直接买个股容易“踩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更分散、更专业的方式布局,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三、便捷工具:一键布局AI核心资产
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基金,或是参与AI高成长赛道的高效方式。以即将发行的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为例,它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入场通道。
先从标的指数看,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通过每半年一次的调仓,力求聚焦AI产业链核心环节。其前十大成分股囊括了国内光模块三大龙头,合计权重占比近46%。这种精准布局赋予了指数较强的爆发力,自2022年底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革命以来,指数累计涨幅高达266.52%,显著领先于同类指数。
图:指数历史走势
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区间为2022.12.30-2025.08.31,同期CS人工智、人工智能、科创AI、创业板指指数涨幅分别为:111.61%、127.58%、144.76%、24.99%。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采用中信行业分类,前十大成分股中国内光模块三大龙头合计权重为45.57%,截至2025.8.31。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2020-2024年涨跌幅分别为:20.10%、17.57%、-34.52%、47.83%、38.44%。指数过往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业绩。根据指数公司的编制方案,成分股可能有所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再看产品本身,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主要投资于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支持场外申赎。这意味着,投资者无需开设证券账户,即可通过熟悉的银行、第三方代销平台等日常渠道便捷地参与交易,大幅降低了操作门槛,为普通投资者参与AI产业浪潮提供了高效、低门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