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稀土“亮剑”,有色板块的机遇来了?

发布时间:

2025-10-15 11:28:30

泡财经APP

近期,由稀土引发的贸易摩擦再度将全球市场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关键领域——有色金属。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摩擦的博弈,更深刻地反映了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今天,战略资源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从节前至今,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持续走强,屡创新高;而在资本市场上,敏锐的资金也已开始行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南方基金旗下有色金属主题相关产品的规模在短短数个交易日内便从140亿元至突破180亿元大关,市场的热度不言而喻。(数据来源:ETF规模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截至2025.10.13,基金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那么,在这场由“资源”掀起的浪潮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投资逻辑?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供给、需求与宏观三个维度进行审视。


供给为王

摩擦博弈下的“资源王牌”


首先,全球关键金属产能高度集中,赋予了资源国极强的战略定价权。与原油等大宗商品不同,稀土和小金属的全球产能分布极其不均。例如,中国掌握了全球约90%的稀土供应,刚果(金)掌握了全球约80%的金属钴供应,而印尼则掌握了全球约60%的金属镍供应。这种资源的垄断性,使其通常具备极高的战略价值,成为大国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其次,资源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收紧趋势日益明显。在全球地缘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主要资源国正以其战略性和稀缺性,铸就供给的“护城河”。中国逐步收紧稀土出口,刚果(金)与印尼也相继对钴、镍等关键矿产实行出口配额制。这意味着,全球核心金属的供给弹性或正在下降,这有望为商品价格中枢的上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底层逻辑支持。(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10.08)


如果说供给端的约束构成了“坚实地板”,那么需求端的新动能与宏观环境的改善,则可能打开“想象天花板”。


需求与宏观

新旧动能齐发力

顺风环境正形成


当前有色金属的需求,不仅有传统工业的稳固支撑,更迎来了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宏观环境转变带来的双重驱动。


需求新动能:AI是“电老虎”,铜是“电的载体”。


全球AI投资竞赛已进入白热化,支撑其运行的底层电力基础设施缺口日益凸显。根据相关分析,国外多家科技巨头今年预计将花费数千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数以千亿计的投资,直接推动了数据中心电力配套和电网传输对铜需求的增长。然而,供应端部分大型矿山因故生产停滞,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推动铜价突破关键点位。(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10.08)


宏观顺风: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有望改善。


近期,因美国国会未通过临时拨款法案,其联邦政府一度陷入停摆,这不仅催生了市场的避险需求,更引发了对美元信用的质疑。与此同时,美联储已于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央行加大黄金购买力度,黄金价格不断刷新历史高点。一个潜在的弱美元、流动性改善的宏观环境,通常被认为为以美元计价的整个有色金属板块创造有利条件。(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09.21)


结构性亮点:电解铝供需格局优越,兼具弹性。


除了铜与黄金,铝板块同样值得关注。在国内电解铝产能已接近“天花板”的背景下,供应端已失去弹性。同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光伏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强劲,有效对冲了传统领域的下滑。这种“供应受限+需求有韧性”的格局,使得铝板块兼具了防御性与弹性。(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09.14)


如何拥抱

有色金属的“核心资产”?


面对铜、铝、黄金、稀土等多品种交织、上下游关系复杂的产业链,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精准判断个股优劣,也难以承受单一标的的高波动风险。


有没有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既有望分享行业系统性的机会,又有望分散个股风险?


对于希望把握板块性机遇的投资者而言,布局有色金属主题的指数工具或许是一种值得考虑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证申万有色金属指数,其涵盖了铜、铝、黄金、稀土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行业的整体表现。通过这样一篮子的投资方式,投资者既有望分散风险,又能降低门槛、灵活投资。


总而言之,南南认为在“贸易摩擦(供给收紧)+新科技革命(AI拉动需求)+宏观顺风(美元走弱)”三重因素共振下,有色金属板块的长期布局价值有望逐步得到市场关注。面对这样的趋势,保持理性关注,并善用专业化的投资工具,或许是普通投资者捕捉时代机遇的选择之一。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