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近日显现出结构性回暖的积极信号。例如10月21日沪指重回3900点,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上涨,正是市场情绪修复、交投活跃度提升的一个缩影。(资料来源:财联社,2025.10.21)
尽管如此,若将观察周期拉长,沪指整体仍处于区间盘整格局,但内部“涨多跌少”的态势以及资金的试探性布局,均表明市场风险偏好正逐步提升。
这种“指数徘徊”与“资金入场”并存的现象,构成了当前市场的核心观察点:本轮活跃究竟是消化前期调整后的短期脉冲,还是在为下一阶段的趋势性行情集聚动能?
面对这一关键时点,南南将结合各大券商的研报观点,从外部环境、市场结构和长期主线三个维度,穿透当前现象为大家梳理一下近期A股的底层逻辑。
逻辑深挖
驱动力与风格切换的本质
要理解本周市场的活跃,我们需要深入其背后的三大驱动逻辑。
一、外部环境缓解与调整消化
首先,外部扰动对市场情绪的压制有所缓解。伴随中美高层互动接触的消息传出,市场情绪从之前的谨慎转向审慎乐观。与4月时的紧张态势相比,本轮博弈因出现对话窗口而风险边界更为明晰,贸易议题对市场的边际冲击正在淡化。(观点来源:国泰海通证券,2025.10.19)
这一判断及市场表现与机构的观点相吻合:信达证券曾指出本轮潜在的关税冲击影响已较4月更为温和。从市场反应看,此前的不确定性已得到市场的计价,其对情绪的集中冲击或已接近尾声。市场短期内再出现大幅调整的概率或已降低。随着这一外部扰动的消化完毕,市场重心有望重新回归内部基本面,修复行情或具备展开的条件。(观点均来源:信达证券,国金证券,华西证券,2025.10.19)
如果说外部扰动的减弱构筑了市场的“缓冲带”,那么内部结构的演变则主导了资金流动的方向。
二、“高低切换”与再平衡的尾声
其次,本轮调整的核心是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再平衡。继九月初部分板块交易过热后,市场进入整理期,呈现“资金高低切换、指数横盘、缩量轮动”的特征。资金从前期涨幅较大、交易相对拥挤的板块,流向估值更具吸引力的低位板块,这是一种健康的市场轮动。(观点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10.19)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高低切换”的风格转变或已行至中后段。创业板相对沪深300的扩散指标已回落至低位,这意味着“高低切换”其实已经是一个低性价比的交易。(观点来源:申万宏源证券,2025.10.19)
当旧逻辑下的轮动接近尾声,新的主线有望开始酝酿。
三、中长期主线“新安全”战略与内生景气
那么,引领市场下一阶段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多家券商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安全”与“内需”。
当前A股最大的结构性基本面线索依然是中企出海,但新的线索是中国长期且系统性的保障资源安全、产业链安全和领先技术安全的战略意图。这一“新安全”战略,不仅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望成为贯穿明年的核心投资脉络。(观点来源:中信证券,2025.10.19)
与此同时,市场的目光或重新转移到国内的确定性。A股4月以来的上涨更多与海外逻辑同频,而这轮调整也是结构切换的开始,对国内行业的关注是短期的重点,近期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的内需行业或可值得关注一下。(观点来源:国金证券,2025.10.19)
未来展望
从震荡蓄势到主线突破
在厘清了现象背后的逻辑后,我们对A股的未来走向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一、整体趋势:保持乐观
综合来看,市场向好的中期趋势并未改变。对于四季度,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增量资金有望流入,四季度指数有望继续上行。其背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另一方面则是结构性景气提供了相对有力支持。(观点来源:信达证券,中信建投证券,2025.10.19)
二、突破关键:政策催化与景气验证
那么,市场从“区间震荡”走向“主线突破”的关键催化剂是什么?
答案指向了两方面:政策预期与业绩验证。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未来五年政策主线或将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风险偏好提供修复空间。此外,三季报业绩进入密集披露期,企业盈利的明朗化,或将成为市场凝聚共识的重要基石。待结构再平衡后,市场向上突破可能还是依靠景气成长,而非纯粹的防御性板块。(以上观点均来源:中泰证券,申万宏源,华西证券,2025.10.19)
均衡布局,捕捉新线索
总而言之,本周市场的交投活跃,反映出在内外扰动因素被市场逐步消化后,资金正在积极寻找新的结构性方向。
考虑在投资策略上保持均衡,一方面,可考虑价值板块在市场轮动中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关注可能贯穿未来的新线索。在此过程中,通过指数工具布局特定赛道,也成为部分投资者的策略选择。例如中证A500指数,囊括了A股“核心资产”,行业均衡,是A股市场的新“晴雨表”,或是应对当前“颠簸向好”市场的工具之一。
在震荡中保持耐心,善于布局,或许是把握本轮结构性机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