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向地心要未来,深地经济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

2025-10-24 09:54:04

泡财经APP

A股继续缩量调整,一个名为“深地经济”板块却逆势上涨。这一略显陌生的概念为何能成为市场新宠?

最直接的催化剂来自政策层面。10月14日在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上,自然资源部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加快抢占深海、深地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2025.10.14)

这一表态标志着深地经济正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继低空经济、深海经济之后又一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策风已起,但风能吹多久?南南带大家一起深入解析!

一、战略崛起:资源安全与国家需求的双重驱动

深地经济,简单来说是指围绕地球深部进行资源开发、深部空间利用等形成的经济活动及相关产业链的总称。其崛起背后,是我国资源安全与城市发展的双重压力。

资源安全倒逼深地开发。我国浅部资源开发已近极限,核心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72.2%和42.0%。(资料来源:证券日报之声,2025.6.23)而当前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未来增储上产的主阵地。(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25.9.26)

城市空间拓展需求迫切。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的核心瓶颈,据《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24)》显示,超大城市建成区地表空间利用率已达 35%,地面开发接近饱和状态。在此背景下,地下空间的规模化、深度开发有望成为破解交通拥堵、土地稀缺等 “大城市病” 的关键路径。例如,上海地下200米综合体项目已节省地表土地1200亩,展示了地下空间开发的巨大潜力。(资料来源:证券之星,2025.10.22)

二、产业链条全貌:关注技术突破

深地经济涵盖“资源开发—空间利用—技术支撑”全链条,可划分为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利用和技术服务四大细分赛道。

先说说装备制造,这是深地经济的基础环节。这一领域技术门槛高,是国产替代的核心战场。国内企业研发的超高压防喷器组,打破了国际垄断,为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提供了关键设备。

而资源开发,可以说是深地经济的价值核心。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地热等资源丰富,但整体开发率不足。比如深地3000米以浅地热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我国年能耗的2600倍(资料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2018年《全国地热资源调查报告》)。可以想象,一旦未来技术实现突破,这些资源将大大提升我国的能源自给能力。

除了资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在成为缓解城市发展瓶颈的一把钥匙。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深层停车场,甚至地下数据中心等新型利用方式都在逐渐兴起。

而技术服务作为整个链条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比如深地监测、数字孪生等技术服务,不仅利润空间较大,而且随着深地开发越来越复杂,未来对这些服务的需求也有望持续增长。

不过也要看到,虽然我国深地经济在细分领域实现了部分技术突破和场景落地,但整个产业仍处在培育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产业生态。

三、挑战与展望:深地经济的未来之路

深地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多重挑战。

技术上,地下8000米以深的环境极为严酷,普遍处于极端高温高压状态,现有设备元件难以长期稳定运行,技术突破难度很大。经济上,这类项目通常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仅钻井成本就十分高昂,且容易受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一旦价格走低,不少项目就可能面临亏损风险。此外,深地作业还伴随井喷、坍塌等安全挑战,对现场管理和行业监管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了解了上述挑战,但深地领域的中长期潜力仍不可忽视。

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深地相关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资料来源:证券之星,2025.10.22)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政策动向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产业目前所处阶段。考虑从产业链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的细分领域,同时注意分散风险,避免盲目追逐短期概念。

长期来看,随着国家“十五五”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与技术不断突破,深地经济有望成为继低空经济之后又一个值得关注的战略方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