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8日,全球市场的“中国资产”主线格外“耀眼”,迎来一轮强势爆发。
27日晚间,美股市场中的热门中概股表现强劲,普遍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大涨超2%。汇市同步回暖,离岸人民币兑美元27日报7.1093,创8月28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而A股市场,27日沪指在27日盘中最高冲至3999.07点,逼近4000点大关,创下近十年新高,并于28日盘中成功突破这一关键整数关口。(以上资料来源:券商中国、证券时报,2025.10.28)
这背后是政策利好、流动性支持、外资回流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今天,南南就和大家一起深入聊聊!
一、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夯实市场信心基石
大家应该都有注意到近期资本市场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10月27日,证监会重磅发声,在风险再定价、资产再平衡过程中,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持续重估,配置价值更加显现。并且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也强调设置更契合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同日,央行开展9000亿元MLF操作,这也是MLF连续第八个月加量续做,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市场分析认为,这一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为资产价格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在推进市场改革和维护流动性的同时,投资者保护力度也同步强化。监管部门推出多项举措,大力倡导上市公司采用“注销式回购”回报投资者,筑牢投资者保护“安全网”,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以上资料来源:新华财经,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新闻网,中证快报,2025.10.27)
在政策面“暖风”频吹的背景下,资金层面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呢?
二、资金持续涌入,内外资形成“合力”
外资回流与内资入市正形成“双重驱动”,共同为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估注入动力。
外资方面,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全球资金流向发生积极变化。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2025年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规模达46亿美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新高,其中被动型基金贡献了主要增量。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0%的受访美国投资者计划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敞口,表明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看法正从“低配”转向“标配”,进行系统性再评估。(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网,2025.10.27)
内资方面,“存款搬家”趋势进一步显性化。央行数据显示,8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这一结构性变化反映出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正从单一储蓄向多元化投资转移。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居民部门庞大的储蓄存量构成了权益市场的潜在资金来源,其实际入市节奏与规模将受多重因素影响。
内外资的同步流入,正在推动A股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驱动的新格局。这一转变不仅直接提升了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更从估值体系层面为中国资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尽管来源和投资风格不同,但两类资金的共同入场形成了有效的资金接力与信心共振,共同加速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进程。
三、基本面改善,夯实中国资产重估基础
光看资金和政策还不够,所以南南带大家看看实打实的业绩。
宏观层面,增长韧性是信心的基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持续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更重要的是,宏观景气正向下传导,激活了企业微观活力。2025年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较8月份明显加快,印证了实体经济基本面的回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央广网,新华财经,2025.10.27)
企业盈利的改善,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根据Wind数据,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整体净利润整体增速转正,其中近六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这份超预期的“成绩单”,为中国资产的集体走强提供了扎实的估值支撑。(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25.10.25)
本次盈利修复的深层看点在于结构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6.8%,以远超平均的增速引领整体增长(资料来源:央广网,2025.10.27)。这一结构性亮点,不仅印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也完美呼应了此轮行情中科技成长板块的领涨地位,清晰勾勒出政策、资金与产业升级三重动力共振的路线图。
四、布局核心主线,理性参与
政策、资金、基本面“三箭齐发”,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理性参与?应对之道在于:抓住核心,保持理性。
布局上,考虑紧扣“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方向,考虑重点关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兼具政策利好与成长空间的领域,并通过分散投资来管理风险。
策略上,切忌盲目追涨。建议采取多元资产配置等长期策略,以平滑短期波动,稳步把握中国资产的长期重估潜力。
总而言之,面对由政策、资金、基本面共同驱动的行情,我们应以冷静心态聚焦主线,实现理性参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