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美联储“鸽派”言论带动,市场降息预期回升,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情绪修复的核心催化剂。在这一预期影响下,现货黄金价格有所拉升,同时带动早盘A股市场贵金属板块的热度。
然而,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变化,不少投资者心中存疑:这究竟是短期的情绪修复,还是新行情的逻辑展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看盘面的涨跌,而需抽丝剥茧,从宏观驱动的转向、供需结构的接力、以及微观资金的流向三个维度,寻找贵金属背后的底层逻辑。
宏观转暖
降息预期的提升
对于有色金属,特别是金融属性极强的贵金属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始终是定价的核心基准。近期,这一基准出现了明显的松动。
在经历了前期的鹰派预期主导后,美联储内部风向标再次发生偏转。美联储理事沃勒(Waller)与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Daly)近期密集发声,且态度明显转鸽。沃勒明确表示最新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主张在12月进行降息;戴利则直言,就业市场突然恶化的风险已大于通胀失控的风险。
这种从“抗通胀”向“保就业”的政策重心切换,直接重塑了市场预期。根据市场最新数据,交易员对12月降息的押注已回升至80%的高位。(以上资料均来源:混沌天成期货,2025.11.25)
这一宏观逻辑的转变至关重要:降息预期的升温,叠加美国经济动能减弱,使得美元指数大概率延续震荡偏弱格局。对于以美元计价的现货黄金而言,这意味着估值修复的压制因素正在消退,流动性环境的边际改善有望为其提供较强的支持。(观点来源:国元期货,2025.11.25)
基本面深度
需求动能的“接力赛”
如果说宏观面决定了价格的“上限”,那么供需基本面则构筑了价格的“下限”。当前贵金属市场或处于一个需求驱动力切换的关键节点。
从供给端来看,刚性约束依然存在。根据相关数据推断,1960-2024年黄金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5%,近几年产量稳定在3000吨左右。这意味着,价格的波动主要取决于需求端的边际变化。(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中金公司,2025.11.25)
从需求端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投资需求”正在接棒“央行购金”。
过去几年,央行购金是金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但在金价持续走高后,部分央行出现了战术性减持。例如,2025年前三季度,部分国家的央行因黄金在储备资产中占比超过目标值,进行了资产再平衡操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需求塌方。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黄金的投资需求同比增长87%,达到了1566吨。市场正在经历从“央行托底”向“投资驱动”的逻辑切换。(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中金公司,2025.11.25)
更长远来看,全球央行配置黄金的空间依然广阔。尽管部分国家短期减持,但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黄金储备占比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据测算,若全球主要央行将黄金配置占比提升至20%,市场仍有约4.7个百分点的增持空间。这种长期的配置需求,或为板块的中长期上行趋势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中金公司,2025.11.25)
微观信号
库存去化与资金抢筹
宏观的预期和长期的逻辑,最终需要落实到微观的交易行为上。
首先是库存端的积极信号
本周COMEX金银库存均出现明显下降,库存的持续去化直接印证了实物需求的韧性,并未因价格处于高位而出现断崖式下跌。
其次是资金端的逆势布局
虽然近期国内盘面跌幅大于外盘,市场消极情绪一度集中释放,但资金流向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数据显示,国内沪金、沪银主力合约持仓量大幅增加。这种“价格下跌+持仓增加”的背离现象,通常意味着有长线资金正在利用回调机会进行逢低配置。ETF持仓方面,也呈现出白银温和增持、黄金配置需求仍在释放的态势。(观点来源:国元期货,2025.11.25)
风险与机遇
数据真空期的应对之道
当然,投资永远伴随着风险。当前的风险点在于市场的“数据真空期”。
受特殊因素影响,美国3季度GDP初值取消发布,10月非农就业报告推迟至12月。这意味着,市场目前缺乏硬数据的指引,高度依赖美联储官员的口头表态和事件预期。在这种环境下,市场情绪容易发生短线变化,投资者需警惕PPI、零售销售等次要数据带来的日内扰动。(观点来源:混沌天成期货,2025.11.25)
综上所述,当前贵金属板块正处于“宏观宽松预期回归+产业库存去化+长期需求重估”的三重共振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面对复杂的国际博弈和数据扰动,直接参与期货或个股投资可能面临较高的波动风险。此时,借道指数工具或许是更为便捷的选择,例如中证申万有色金属指数。
该指数通过一篮子投资的方式,覆盖了黄金、铜、铝等核心资源品。不仅有望助力投资者捕捉黄金机遇的同时,还有望助力投资者分享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等受益于政策推导的价值。
正如市场反复验证的那样:短期情绪可能导致价格偏离,但核心资产的价值终将回归供需与宏观的长期逻辑。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