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工业富联(601138.SH)收盘总市值曾达到16045亿元的高峰,到了11月24日收盘,已“缩水”至约11109亿元,大约4900亿,跌没了。
A股工业富联的下跌,说白了与美股英伟达的下跌,是“同频共振”的。
10月29日,英伟达的收盘总市值是50321亿美元,而最新的收盘总市值,跌到了约43468亿美元。
英伟达是工业富联的大客户,工业富联股价和业绩,与英伟达已经高度相关,英伟达在资本市场开始受到“拷打”,自然影响到了工业富联。
工业富联主要有三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云计算、通信设备和工业互联网。近年来,云计算业务正在AI驱动下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工业富联“云计算”其实就是做服务器代工,最重要的下游客户就是英伟达。
2024年,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收入3193.7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2.43%。
那么,近期,英伟达为何被资本市场“拷打”了呢?
对于AI泡沫的质疑声,开始变大。
根据美国银行于11月18日发布的最新全球基金经理调查(FMS),有45%的受访投资者将“AI泡沫”列为经济和市场的“头号尾部风险”,该比例较上月的33%显著上升,甚至超过了通胀压力或美国消费者支出紧缩等其他潜在风险。超过半数(53%)的投资者认为AI类股票已处于泡沫之中。
此外,还有对AI巨头之间“循环融资”和折旧的争议。
科技巨头通过交叉持股、大额互签订单等方式深度绑定,“花花轿子人抬人”。
例如,英伟达投资了马斯克旗下的xAI,而xAI又通过借款购买英伟达的芯片。
市场观点认为,英伟达通过融资手段协助客户购买自家产品,这一做法掩盖了市场对AI实际需求的理性判断。由此产生的收入或利润,可能难以支撑当前规模的巨额投入。
还有“折旧”。
《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里发文指出:“据我估算,2026至2028年间科技巨头的折旧额将低估1760亿美元。”他认为芯片实际寿命仅为两至三年,远低于目前企业普遍预期的六年周期。
英伟达无疑已经站到了风口浪尖。
再聊聊工业富联。
工业富联当前业绩增长较快。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9.31亿元,同比增长38.40%;实现归母净利润224.87亿元,同比增长48.52%。
今年第三季度,营收达2431.72亿元,同比增长42.81%,归母净利润单季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73亿元,同比增长62.04%。
特别亮眼的是AI基建相关的云计算业务:
前三季度,公司云计算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65%,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超过75%,主要受益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用AI机柜产品的规模交付及AI算力需求的持续旺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富联长期存在毛利率不高的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仅6.76%,较去年同期又少了0.06个百分点。
此外,工业富联的高成长,毕竟是建立在全球AI资本开支激增、英伟达等算力厂商需求高增的基础之上的。工业富联属于跟着吃到“红利”。
现在,而随着市场对于AI泡沫开始“冷思考”,自然也会增加工业富联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