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吉电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营指标稳中有进,各项业务亮点频现。全年未发生各类事故,新投产新能源装机容量101.99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累计达1,114.11万千瓦,总装机实现1,444.11万千瓦,上网电量达到272.37亿千瓦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99亿元,利润总额稳步增长,再创新高,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份成绩单,是吉电股份坚持“新能源+”与绿色氢基能源双赛道战略协同推进、持续深化提质增效举措的有力体现。
近年来,吉电股份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面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从传统煤电企业加速向以新能源、绿色氢基能源为主体的综合能源类上市公司转型,持续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以“新能源+”为核心 双赛道战略协同效应显著
年报显示,2024年,吉电股份继续强化战略牵引,围绕“新能源+”和绿色氢基能源两大核心赛道,协同推进产业布局与能力建设,协同效应日益显著。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五个新能源平台公司和三个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跨区域发展与集约化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一批“双赛道”优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白城二期保供煤电项目、梨树绿色甲醇配套风电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贵州纳雍风电基地项目、盐城光伏制氢项目,取得建设指标;山东潍坊基地项目、广西邕宁风电项目,首期项目均实现并网发电。
回望全年,吉电股份“均衡增长”加快推进,产业价值不断释放。
报告期内,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提升,装机占比达77.15%,为公司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煤电装机则通过优化成本控制、强化市场拓展、提升供热能力,持续巩固火电板块基础作用。
吉电股份的双赛道战略形成了有机协同的良性循环:新能源为绿色氢基能源提供清洁电力,保障其“绿色”属性;氢能作为储能介质和化工原料,则为新能源电力提供新的消纳渠道和应用场景。
这一协同优势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该项目利用风电和光伏发电直接电解水制氢,再将氢气与空气中的氮气合成绿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与高附加值转化。作为国家级示范工程,该项目开创了我国绿色氢基能源产业的先河,为吉电股份在氢能赛道的先发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区域布局看,吉电股份的双赛道战略呈现出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梯次发展格局。在吉林省内,重点打造白城制氢、长春用氢的产业闭环,建设推进吉林西部绿氢生产基地和长春氢能研发制造基地的协同联动,形成氢能产业走廊;在全国,公司依托山东、江苏、广西、新疆、江西、贵州等优势区域,加快资源储备,培育新的新能源增长极。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业内认为吉电股份精准研判氢能作为未来能源载体的核心价值,推动绿色氢基能源跃升至与"新能源+"并重的核心战略地位,展现出前瞻性的产业眼光与战略定力。
调结构优布局 领航绿色转型之路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举措,全力支持绿色氢基能源发展,为产业跃迁营造有利环境。2024年,国家政策频频发力: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列为新质生产力,明确其重要地位;6月,《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通过绿氨掺烧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为绿氨消纳拓展应用场景;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进一步明确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更是从法律层面将氢能正式纳入能源体系,确定其能源属性与燃料属性,为行业发展奠定制度根基。
吉林省则是密集出台《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的通知》《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吉林省绿能产业园区供电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和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提出强化“绿电+消纳”项目电网支撑、加快“绿电+”新兴产业培育5个方面,18条举措;氢能产业方面,抢先布局,启动“氢动吉林”行动,实施绿色氢基能源应用工程、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工程、能源领域协同示范工程,加快化工园区认定,加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快“绿氢+”产业培育。
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加之国内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为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在电力、化工、交通等领域开展以氢为载体的零碳产业革命,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契机,我国由此正式步入氢能发展黄金期。
氢能发展如火如荼,吉电股份也开启了打造绿色氢基能源专业化平台的加速键。报告期末,吉电股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444.1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114.11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77.15%;火电装机330万千瓦,占比22.85%。公司持续调结构、优布局,新能源融合式大基地在吉林、山东、广西、贵州等地加快落地。
券商研报显示,作为国电投旗下绿色氢基能源专业化平台,吉电股份成立之初由火电业务起步,2007年切入新能源领域,2019年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越火电,标志着从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企业的转型完成。2022年,为响应“氢动吉林”发展规划,公司提出投资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进军氢能产业,角色定位也从区域电力上市平台转变为国家电投绿色氢基能源专业化平台。
目前,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正按计划推进,该项目将绿电制氢与合成氨工艺结合,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与氢能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报告还指出,在制氢环节,绿电优势有望助力公司降低电耗成本,而“风光氢”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提升绿电消纳效率。
技术不断创新 驱动全产业链布局
在双赛道战略协同推动下,吉电股份在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方面亦不断突破,技术创新与示范引领成效逐步显现。
近日,吉电股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成功通过全产业链可再生氢绿色认证,顺利取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备案,成为国内首个“光伏+网电(绿证替代)”全流程绿色认证制氢项目,让“绿氢”从此有了“官方身份证”,标志着绿色氢基能源产品在绿色认证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从单一环节技术突破到全链条产业能力打造,吉电股份正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氢能生态系统,通过以全产业链绿色认证打通氢能商业化进程,示范引领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发展。其全产业链布局能力,正是推动国家电投“均衡增长战略”纵深落地的关键支撑。
面向未来,吉电股份将继续锚定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核心,全面贯彻“均衡增长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新能源+”与绿色氢基能源双赛道协同发展,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公司将以“精细严实”的工作方针为引领,持续推动模式创新、能力提升和资源整合,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