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栈AI的“无限游戏”:百度的长期主义进入收获期

发布时间:

2025-11-18 22:30:04

来源:向善财经

文:向善财经

百度今年三季度财报发布了。

和以往不同,这次百度史无前例地披露了AI业务的详细收入表现。

全栈AI的“无限游戏”:百度的长期主义进入收获期

三季度,百度AI业务收入同比高速增长超50%。

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讲真,这组数据来得很及时,也挺鼓舞人心的。

从前段时间世界大会上的种种AI创新产出,到现在这份Q3财报的出炉,有技术惊喜,也有商业前景,这不仅印证着过去百度AI变革方向是正确的,而且还彻底打消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疑虑。

接下来,百度更加激进地向AI时代冲刺的发展战略,也就有了更多的市场底气。

//AI重构的胜利

读完百度这份Q3财报,最让我反复回味的还是AI业务的增长表现:

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其中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这些首次披露的数据反映出一个事实:AI重构动作已在百度身上率先兑现价值,AI业务真正成了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同时也意味着,百度正在全面蜕变成一个AI公司

这个AI公司,不再是简单的通过AI去赋能广告业务等,而是AI业务本身的占比越来越高,是AI正在实实在在的创造价值,并具象到业绩数据方面。

这也表明,百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战略转型,有了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对内,过去百度一直践行的AI重构路线得到了正面验证,结果正确了,之前的战略投入就有了价值意义。

早在2023年,李彦宏就提出:“大模型时代,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和重构。”

而当时并非所有人都完全理解,有的甚至将其视为激进的举动。

但如今,AI重构已然成为了全球科技行业的共识。无论海外的谷歌、微软,还是国内的一众科技大厂们无不把AI重构产品业务提上了日程。

只不过,在一众AI玩家仍在求解AI价值实现时,百度在“AI应用落地战”里已经收获了领先身位。据此前公布的《AI 产品榜·国内总榜》显示,8月份国内AI产品榜单Top10,百度稳居三席。

据当晚的财报电话会披露,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总MAU已接近3亿,成为百度最大的个人AI应用。近期,文库和网盘联合推出的GenFlow升级至3.0,活跃用户数已超2000万。

另一方面对外,现在百度对AI业务表现的全面展示,既给整个行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给未来战略投入带来了更多价值底气。

毕竟,AI是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AI行业增长,注定是长周期的增长。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把一种新技术转化为能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都不简单。

不过好在,科技行业一贯有这么个特点,如果一个方向被行业玩家共同验证,那么商业化的速度就会不断加速。

现在AI发展路线已经被明确了,那么大厂们要做就是冲刺、不断冲刺,尤其是在全球头部玩家都已经下场加码的同时,未来百度也需要更加激进地AI战略投入……

//全栈AI,领先者的无限游戏

欧洲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在《战略:应对复杂新世界的导航仪》一书中指出,“增长不是目标,而是结果”,它是一项好的战略的产出。

现在百度高速增长的AI业务,本质上也是市场对其另一项前瞻布局——全栈AI的奖励。

在AI大模型兴起之后,“全栈AI”就成了科技行业关注的新技术发展趋势。但是纵观全球,

现在除了谷歌,仅剩下的也只有以百度为代表的少数厂商构建出了全栈AI能力。

如此,稀缺本身也就成了一种价值、一种竞争优势。

深入其中,在10多年的坚持和发展下,百度沉淀出了一套覆盖芯片、框架、模型、开发平台、应用等在内的全栈AI能力,并通过内外部的AI应用,验证了这一套能力体系的有效性和高效竞争力。

向下看,百度的技术底座极为夯实:比如在前两天的世界大会上,百度昆仑芯发布了M100、M300两款新品,将分别在2026年和2027年上市,旨在持续打造最硬AI云,助力企业内化AI能力。

同期,百度还正式对外发布统一的原生全模态大模型文心大模型5.0,不仅基础能力全面升级,而且在全模态理解、创意写作、智能体规划、指令遵循等方面表现突出。

向上看,百度还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真实价值的AI应用。比如此前发布的能自我演化的智能体——“百度伐谋”,其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寻找全局最优解。其发布数小时内就吸引了超1000家企业申请接入测试,覆盖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

大会上,百度文库、百度网盘也正式升级了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GenFlow3.0,用以帮助用户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成为“超级个体”……

为什么全栈AI这么重要?

一是直接价值,全栈AI布局,意味着更丰富的技术能力,更确定的商业化前景,以及更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循环。

比如百度的昆仑芯,通过自研芯片,百度就可以降低对外部依赖和自身算力成本,从而在本轮全球AI竞赛中,真正保障自身业务和外部客户的业务连续性,而且也能够更好的对外赋能,为企业提供极致算力性能、降低算力成本的国产算力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做AI应用。

此外全栈AI布局,还可以助力AI厂商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端到端优化”,快速跟上并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力。百度的萝卜快跑便是如此。

同时,全栈能力,还可以打开AI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就像此次百度的AI落地场景中除了B端的云和车,C端还有搜索、数字人等,每一个场景都是一种新的可能性。

AI赋能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场景,而是真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一种能力。这才是AI生产力的本意所在。

二是战略竞争上,全栈AI相比于垂直AI,就是无限游戏和有限游戏的区别。

比如每一次产品发布(如GPT-4o vs. Gemini Pro vs. Claude-3)都是一场有限的竞赛;每一轮融资、每一次人才争夺也都是有限的博弈。

在某个特定应用领域(如AI绘画、智能客服),公司之间进行的同样是赢家通吃的有限游戏。

但对于全栈AI玩家们来说,这些有限游戏的胜负,并不决定无限游戏的终结。在一场产品发布会上短暂后起的公司,可能在下一代架构上实现反超。这些有限游戏,更像是无限游戏中的一个个“关卡”或“赛事”,它们为游戏增添了刺激和动力,从而不断筛选出全栈AI玩家们更具生命力的产品……

所以,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那些最能拥护这种“无限性”,并致力于让游戏永远继续下去的人。

过去的谷歌如此,现在的百度亦是如此。

三是护城河价值,从短期来看,无论是成本效率的优化,还是无限游戏的演变,本身都是一种的护城河表现。

至于更长远的,AI是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回顾前三次工业革命,大家比拼的从来都不是灵光一闪,而是系统性能力。

所以在这场新时代竞赛中,真正的胜利者也许并不一定要有最好的大模型,一套可以真正帮企业把AI转化成为生产力的、完整的AI技术体系,就是最大的杀手锏……

//做实AI企业,百度迎来估值奇点

其实,无论从企业定位,还是长期价值叙事来看,现在百度都到了价值重估的时候。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科技行业有两套估值逻辑:

一是传统科技行业,靠商业模式挣钱。比如过去的搜索,又比如将零售生意搬到线上的电商等等。

由于市场足够成熟,所以对应的估值含现金量也就更高,市场更偏向保守估值策略,没有太多溢价。重点看的是货币化率,是现金流。

二是创新硬科技行业,从0到1地探索创造,直接代表的就是各种芯片、AI公司。

整体采用的是成长性估值,看的是未来创新技术的落地空间

比如前段时间暴涨的寒武纪,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在这方面,过去市场习惯于用“搜索引擎广告”的老眼光看百度,将百度视为一家在线广告运营商,而不是高科技公司,背后依据的可能就是稳定的传统营收结构。

但现在AI业务正式披露,百度也真实地在加速蜕变成AI公司,那么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此时再拿着旧地图,又如何能找到百度未来价值的新大陆?

而且抛开AI公司的战略转型不谈,在长期叙事上,AI技术也赋予百度整个商业生态更多新的生命力。

比如Robotaxi行业,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已经跑出了全球第一,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1.4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超过2.4亿公里。

同时,还有给搜索带来第二增长曲线的数字人、智能体,对应的AI原生营销服务本季度收入达28亿元,同比增长262%。

很明显,无论是业务,还是财务端,百度的价值叙事变化都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所以现在,百度估值层面的调整实际上也在发生,只不过最先体现的不是股价,而是市场动作的变化。

比如此前华泰证券就表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集自研芯片能力、AI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AI应用场景为一身的互联网公司,百度体系内存在数个被显著低估的业务资产,如自动驾驶业务、自研的昆仑芯业务、百度文库及百度网盘等具备AI功能或属性的软件应用……

而现在,近20家机构又上调了百度目标价,华泰给出的最新估值更是达到826亿美元。

最后:总之,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最佳标尺。

价值永远在波动变化,唯有时间才能给出最公允的评判。

就像过去百度提出AI重构被视为激进,但现在却成为了AI行业的指引者、新时代所需要的变革者。

所以,当AI业务不断增长,百度的真正价值也一定会在未来获得更多地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