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象征着身份和投资潜力的白酒,正悄然褪去金融外衣,回归其价值与情怀的本真。中秋是传统白酒消费旺季,市场却并未出现往年的价格高涨现象。这背后,是消费者对白酒认知的深刻转变——从“囤酒等升值”到“买酒为喝”的理性回归。
金融属性消退,白酒回归消费品本质
一直以来,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被视为硬通货,在人们印象中,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不仅是白酒,更是一种披着酒瓶的金融衍生品。
“茅台就是硬通货,”这种共识推动其终端价一度冲高到3500元以上,如今,这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25年以来,飞天茅台价格持续下探,散瓶价格甚至跌破1800元关口,年化收益率已跌破5%。
茅台的例子反映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变化。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指出,当前茅台批价下行是“去金融属性的过程”,曾经热衷于囤货待涨的投机者纷纷退场,投资性购买大幅减少,白酒正从投资品回归饮用本质。
价格的变化也反映在消费市场上,数据显示,目前白酒市场最佳动销价格带下移至100元-300元,而300-800元价格带的中端白酒增速最快,占比达35%。消费者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端白酒的投资价值。
价值回归主导,质价比成消费核心考量
随着金融属性弱化,消费者更加关注白酒本身的价值——品质、口感和文化内涵。
白酒作为消费品的本质是饮用,好喝才是硬道理。最近,洋河第七代海之蓝在江苏推出免费品鉴活动,一位在南京大润发门店品尝了第七代海之蓝的陈先生称赞:“跟老版相比,新版入口更绵柔,下咽更顺滑,回味更长久。”
“现在买酒的人更关心的是口感如何,喝了舒不舒服。”南京一位烟酒店老板表示,今年中秋前,不少顾客买酒的第一条标准就是口感。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90后”陈闻表示,他选择白酒会更关注适口性以及性价比,“好喝又实惠,成为了一瓶好基酒的基本修养”。
今年不少酒企推出高质价比简装白酒系列产品,精准把握了这一消费趋势,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真正的好酒。像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主打“100%三年陈”,以“名酒品质、光瓶便利、亲民价格”俘获一批酒友,线上预售首日秒罄,48小时破万瓶,一路冲上了京东白酒热卖榜TOP1,线下渠道则“到货即爆单”。
情怀消费崛起,白酒成为情感寄托
当下白酒消费中,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消费需求和偏好也更加多元化。据尼尔森2025年白酒消费调研,家庭聚饮与自饮场景占比升至62%,商务宴请锐减三成。白酒消费从“投资+社交”双轮驱动,转向以个人和家庭消费为主的新模式。
对于年轻人来说,情怀因素日益突出。波士顿咨询《2025中国酒类消费洞察》的数据显示,85后-00后消费者购买白酒的决策因素中,“情感共鸣度”权重从2020年的18%跃升至2024年的43%,成为第一要素,“悦己”成为很多青年人的核心消费动机。
中秋的团圆情怀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月圆之夜,家人围坐,举杯共饮,传递的是团圆的文化韵味与家国的情感连结。今年中秋,洋河梦之蓝M6+以“小家团圆,大国梦圆”为主题,登陆全国多个城市的地标大屏,将一份家国同心的温暖愿景融入城市夜景,也融入千万个家庭的节日氛围。这种基于情感共鸣的传播方式,恰好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于文化认同与情感链接的深层需求。
金融属性会消退,但价值与情怀永远有市场。这个中秋,无论与家人团聚,还是与好友欢聚,一杯美酒都是为了情谊与团圆,而非升值与投机。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