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涪翁
进入2023年,数字经济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热点。
从经济学概念来看,数字经济就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将实际中的万物,变为数字形态的存储,并通过使用这些数字信息,更好地去配置资源,最终帮助经济高效地发展。
从行业规模的角度来看,整体规模提升较快。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至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再去看数字经济板块中的细分赛道,要属信创行业热度最高。
信创的全称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2016年3月4日,24家专业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国内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并将其命名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信创由此得名。
信创产业是数字经济、信息安全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该产业的目标是在于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也就是解决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从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从实践方式上来看,信创主要是通过构建软硬件底层架构体系和全周期生态体系。
目前在资本市场中产生的一个共识是:2023年起,信创有望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第一点在于,发展信创的底层原因在于“科技安全”。
过去我国IT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是由国外IT公司来制定,因此存在很多的底层技术、信息安全、数据保存方式等方面被限制的风险。自中兴通讯事件之后,科技安全问题引发重视,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
第二点在于,政策引导。
数字经济向来受到国家重视,相关政策定调级别高,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在政策中,信创产业(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等)成为重要内容。
从时间线来看,2020年之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开始密集地推出,信创依然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数字经济政策定调级别高

资料来源: 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第三点在于,下游需求转变,从党政信创走向行业信创,2023年将会迎来“党政+行业”需求的双重叠加。
自2020年起,我国“新基建”被屡屡提起,信创行业开始整体布局。2020至2022年期间,党政信创中的地市信创稳步推进并取得成效。到了2023年,党政信创将下沉至区县,即区县信创对地市信创进行接力。
行业信创方面,2022年是发展元年,八大行业是发展重点,其中金融、电信等为排头兵。随着信创继续推进,行业信创的规模、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因此于2023年,在“区县信创+行业信创”的双重叠加下,信创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2023年起信创有望进入上量阶段

数据来源:MBA智库百科、方正证券研究所
第四点在于,Q4新订单涌现,行业有望加速推进。
首先,根据有关规划,2025年是政务信息化建设收官之年,党政信创有望于2023、2024加速推进。
国务院于今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明确指出到2025年在线政务要翻一倍,行政办公及电子政务要全部完成国产化替代。
其次在全面放开后,信创行业于2022年第四季度迎来订单高峰,对未来而言无疑是个好开端。
2022年11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龙集采平台官网披露,建行9,900万元的国产操作系统采购大单由麒麟软件(中国软件子公司)拿下;
2022年11月22日深圳市政务云二期项目主体工程第一阶段的中标结果,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牵头方)、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方)8.956亿元中标。
再看看市场规模,根据海比研究院统计,由应用软件、平台软件、IT安全产品等组成的非核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5100亿元提升至2025年16434亿元,5年复合增速约为35.7%。
2021-2025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海比研究院,国盛证券研究所
最后,关于信创行业的投资主线,可以关注构筑自主新型基础设施的刚需,即核心环节:基础软硬件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