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连续爆炸,谁必须承担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7-03 07:10:00

来源:瓦肯财经
充电宝连续爆炸,谁必须承担责任?

你的充电宝可能是一枚「定时炸弹」。

就在此刻,全国有几百万个充电宝可能存在爆炸风险,而它们的主人还浑然不知。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突然发布紧急通知,从6月28日起,没有3C标识和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一律禁止带上飞机。

充电宝相关话题,顿时登上热搜

这场危机,爆发于今年3月20日。

一架从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突然客舱着火,经过紧急处置,航班被迫返航。

法航事故调查局后来的报告显示,罪魁祸首是一枚罗马仕充电宝。

随后几个月,又发生了多起类似事件。

5月31日,杭州飞深圳的航班因充电宝冒烟返航。

6月13日,舟山飞揭阳的航班再次上演惊魂一幕。

在密闭的机舱里,如果充电宝真的爆炸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6月16日,充电宝巨头罗马仕宣布召回49万多个产品。

4天后,另一家头部企业安克创新也宣布召回71万多个。

两家公司给出的理由惊人一致,产品存在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加起来超过120万个充电宝,这数字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场危机的源头指向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安普瑞斯。

作为国内充电宝软包电池的隐形冠军,这家公司的电芯几乎供应给了市面上所有主流品牌。

据知情人士透露,安普瑞斯将部分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而这家代工厂偷偷更换了电池隔膜的原材料。

隔膜是什么?

打个比方,它就像电池内部的「防火墙」,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一旦这道防线失守,后果就是内部短路和热失控,轻则冒烟,重则爆炸。

更恶劣的是,安普瑞斯把有问题的电芯和正常电芯混在一起发货,让充电宝厂商根本无法准确识别哪些产品存在隐患。

这就像在一箱苹果里混入了几个有毒的,但你不知道哪个有毒,只能全部扔掉。

而这样操作的源头,还是因为价格战。

一款罗马仕2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2021年售价普遍在149元左右,到2024年底,部分渠道的价格已经跌到69元,直接腰斩。

而一枚合格的电芯成本约40-50元,加上电路板、外壳等材料,基础成本至少50-60元,这还没算研发、营销、物流和企业利润。

当售价逼近成本线,厂商会怎么做?

答案显而易见,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电芯分为A品、B品甚至C品。

A品用于手机、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B品有轻微瑕疵,性能打折,但因为便宜,大量流向对价格敏感的充电宝行业。

当价格战打到白热化,一些企业甚至开始使用更劣质的材料,比如用工业级碳酸锂替代高纯度的电池级碳酸锂,或者采用更薄、更不耐高温的隔膜。

这些省钱的做法,最终都变成了安全隐患。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网售充电宝的不合格率从2020年的不到20%,一路飙升到2023年的44%。将近一半的产品不合格。

所以说,过度内卷和无休止的价格战,最终会反噬整个行业。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