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的“雷”,还没爆完?

发布时间:

2025-04-21 11:07:09

来源:粒场

长春高新(000661.SZ),“雷”的外焦里嫩。

4月20日晚间,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营收下降7.55%,净利润下降43.01%;2025年一季度继续崩塌,营收下降5.66%,净利润下降44.95%。

更可怕的是,目前看,长春高新的“雷”,可能还没爆完。

长春高新的状况,肉眼可见越来越危险:

作为业绩支柱的生长激素业务,已遭集采冲击,很快又要迎来“价格战”;

第二收入来源的疫苗板块,业绩已彻底崩了。

先看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业务。

生长激素,俗称“增高针”,下游需求人群主要是身高发育障碍的儿童。长春高新是国内生长激素行业的龙头企业,旗下有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华康药业和高新地产等公司,覆盖生长激素、疫苗、中药、地产等业务。其中金赛药业(主营生长激素)是公司核心业绩来源。

2024年,金赛药业贡献了公司79.24%的收入来源。事实上,金赛药业占收入比重常年在八成左右。2024年,金赛药业利润下滑40.67%,2025年一季度又下滑38.31%。可以说,金赛药业的溃败,是长春高新业绩崩盘的元凶。

生长激素业务的惨烈下滑,源于集采冲击。

2021年开始,市场就开始传出要对生长激素进行集采;2022年1月,广东省医保局牵头的11省联盟集采发布文件,重组生长激素纳入集采;2022年10月和2023年11月,福建省和浙江省也开始带量集采;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明确2024年继续扩大集采覆盖面。

生长激素纳入集采的省份越来越多,长春高新的业绩自然越来越差。

为了拯救业绩,长春高新近年大力发展长效水针,长效水针尚未纳入集采,且客单价较高。目前,生长激素长效水针收入贡献已从集采前的11%提升至32%左右。另外,当前长春高新还是国内唯一一家有生长激素长效水针的企业。从理论上讲,如果长效产品占比越来越高,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业务的下滑趋势有望缓解。

但是,“价格战”的刀很快要砍过来。

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布局生长激素长效水针:

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的相关产品国内上市申请分别于2024年1月、3月、9月被药监局受理;天境生物产品于2024年12月9日提交了上市申请;优诺金产品已处于国内临床3期;安科生物处于准备报产阶段……

长春高新长效产品的垄断地位很快就要被打破,预计2025年就会陆续有竞品上市。

还有更多问题:

消费降级趋势下,高价的长效水针有多大增长空间?

未来长效水针是否也会集采?

新生儿越来越少,生长激素的消费群体会不会越来越少?

可以说,从任何角度看,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业务都不容乐观。

长春高新的疫苗业务,则彻底崩了。

主营疫苗的百克生物是长春高新第二大收入来源,目前贡献公司收入的9.13%。

疫苗板块贡献虽然远逊于生长激素,但也一度大有希望:2023年,新产品带疱疫苗上市带来业绩增量,百克生物营收直接大增70%,利润更是暴增176%。

不过,2024年,百克生物利润又下滑53.67%,2025年一季度更是下滑98.24%,净利润只剩下100多万,已经很接近亏损了。

一方面,新上市的带疱疫苗竞争加剧,以销售能力见长的智飞生物与GSK合作推广带状疱疹疫苗,给百克生物产品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国内疫苗厂家纷纷下调了流感疫苗的价格,百克的鼻喷流感疫苗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内卷压力。

当前压力太大了,前景也很堪忧。长春高新的疫苗业务,可以说已经越来越鸡肋。

作为曾经的医药“大白马”,目前长春高新市盈率已经只有10倍,股价自高位最大回撤超80%。但机构的兴趣却越来越低。

2024年末,持有长春高新的机构家数是398家,较2024年中期又减少了50家,较2022年末(867家)减少超过一半。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