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百甲科技:上市后业绩滑坡、治理漏洞与战略迷途

发布时间:

2025-09-02 16:58:41

来源:中国产经观察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2023年3月,徐州中煤百甲重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甲科技”,835857.BJ)正式登陆北交所,却以首日破发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征程。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百甲科技历史上多次修改财报、签字会计师违规、实际控制人认定存疑、子公司业绩对赌失败引发诉讼,以及BIPV战略推进波折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上市后业绩“变脸”,盈利能力急转直下

2023年3月14日,百甲科技于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4元。然而,资本市场并未给予热烈回应,百甲科技股价在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收盘大跌8.75%,报收于3.65元/股。

更为严峻的是,上市并非终点,而是其业绩下滑的开端。根据历年财报,百甲科技上市后盈利能力持续恶化。据百甲科技签署于2023年2月28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百甲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77,135.90万元、94,776.80万元、99,663.99万元、50,382.7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32.26万元、5,122.06万元、5,065.76万元、2,301.67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1.21万元、5,123.70万元、5,069.98万元、2,301.67万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0.64%、18.19%、18.63%、17.96%,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19%、16.47%、13.79%、4.39%。

据百甲科技公开信息显示,,2022-2024年,百甲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98,441.01万元、100,435.85万元、98,340.60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68.30万元、4,012.14万元、-449.6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0.21%、18.91%、17.08%,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24%、5.95%、-0.63%。尽管营业收入徘徊在9.8亿元至10亿元之间,但其归母净利润却呈现断崖式下跌,同期,毛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亦连年下滑,百甲科技的持续盈利能力值得拷问。

审视百甲科技:上市后业绩滑坡、治理漏洞与战略迷途

2025年上半年,百甲科技营业收入虽实现69,893.9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0.43%,但亮眼的营收数据却未能转化为实际的利润增长。其归母净利润仅为707.72万元,同比近乎零增长(0.94%),而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3.20%,同比减少3.93个百分点。这表明其收入增长可能依赖于降价促销等难以持续的方式,“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凸显出盈利能力的羸弱。

在此背景下,回看其当初选择的上市标准,不免令人唏嘘。据招股书,百甲科技适用的是北交所第一套上市标准,其核心是关注持续盈利能力(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公司成功凭借上市前的业绩数据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然而上市后业绩的迅速“变脸”,则让这一标准的选择与公司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之间形成了鲜明而尴尬的对比。

除了业绩压力,百甲科技在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方面同样引人担忧。

申报前夕多番纠错,签字会计师存在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百甲科技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期间曾多次修正历史财务报告。2021年4月30日,百甲科技对2019年年报和2020年年报进行了修订,随后于同年5月14日发布了股票定向发行说明书。2021年11月4日,公司再度修改2020年年报及2021年半年度报告,次日即公告申请在精选层挂牌辅导备案。2022年9月,百甲科技更是在两日内连续修订2019年至2022年期间的多年年报和半年报,而在此半年前,其刚刚公告计划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另一方面,百甲科技上市时的签字注册会计师陈莲,存在违规行为。据招股书,百甲科技上市的审计机构为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注册会计师为鲍光荣、陈莲、沈童、董凯凯。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陈莲因在中恒鼎盛IPO项目中因多项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发表核查意见不准确等问题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处分,具体包括:未充分关注发行人内部控制及研发活动中的重大缺陷与异常、未审慎核查原始业务单据及收入确认依据、未按要求核查资金流水及新增股东资金来源等。深交所陈莲及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分别采取了纪律处分和通报批评。

百甲科技在重要资本运作节点前后频繁修正历史财务信息,结合审计团队在之后IPO执业质量方面存在的瑕疵,不免引发市场对其财务信息披露规范性及可靠性的进一步关注。

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尚未平息,公司实际控制人认定的合理性再度成为焦点。

亲属深度参与经营与决策,百甲科技实控人认定存疑

据百甲科技2025年中报,百甲科技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刘甲铭、刘煜,一致行动人为刘洁、朱新颖、刘剑、刘甲新。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所在百甲科技上市审核过程中,已对其实际控制人认定的准确性提出问询。

据签署于2022年9月30日的关于百甲科技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以下简称“一轮问询函回复”),百甲科技称实控人大女儿刘洁与二女婿朱新颖虽长期持有股权并担任要职,但仅负责部分具体业务或子公司运营,无法决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重大投资决策等事项,因而不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刘洁曾长期担任董事会秘书及副总经理职务,朱新颖则一直担任董事、副总经理并主要负责子公司徐州中煤汉泰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泰工业化”)的运营。

然而,多项事实显示二人实际发挥的作用可能远超上述回复。早在2014年,刘洁就以公司大股东名义与刘甲铭、刘煜,和投资人签署了对赌协议。

据百甲科技发布于2021年4月30日的公告显示,东海岸邯郸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2014年投资入股百甲科技,与百甲科技大股东刘甲铭、刘煜、刘洁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的补充协议》。该协议对公司上市时间节点等事项双方有时间约定,如公司未在约定时间上市,刘甲铭、刘煜、刘洁承诺按照约定价格回购东海岸邯郸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所持公司股份。

此外,刘洁与朱新颖还多次与刘甲铭、刘煜共同为百甲科技及子公司提供担保。据招股书,2019-2022年期间,刘洁、朱新颖多次为百甲科技及其子公司提供担保。

据百甲科技2023年1月1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百甲科技向银行申请4900万元贷款,刘甲铭、刘煜、刘洁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并且在百甲科技上市后,刘洁和朱新颖仍持续为公司提供担保。据百甲科技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公告,百甲科技、刘甲铭、刘煜、刘洁等人为汉泰工业化2400万元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同时,百甲科技与刘甲铭、朱新颖等人为汉泰工业化的的另一贷款担保提供反担保。

据百甲科技2024年12月19日发布的公告,百甲科技与刘洁、朱新颖等人为汉泰工业化贷款担保。

据百甲科技2025年7月8日发布的公告,百甲科技与刘甲铭、刘洁等人为子公司徐州中煤(宁夏)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钢构”)提供担保,百甲科技与刘甲铭、朱新颖等人为汉泰工业化提供担保。

换言之,刘洁与朱新颖多次与刘甲铭、刘煜共同为公司及子公司提供担保,涵盖自2019年至今的多笔银行贷款及责任担保,尤其在2023年至2025年间持续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体现出其信用与百甲科技紧密绑定,承担了实际控制人类似的责任与风险。

在技术研发方面,朱新颖作为发明人多次参与百甲科技体系(含多家子公司)的专利研发。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朱新颖以发明人的身份多次参与了以百甲科技作为申请人的专利研发。例如“基于BIM的底层装配式建筑信息提取方法”,系百甲科技与住建部、青岛理工大学共同申请,专利发明人包括朱新颖。还有“一种螺栓球网壳结构与设备平台连接用可调支托”,系百甲科技及其子公司安徽百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百甲”)、宁夏钢构共同申请,专利发明人包括朱新颖。又有“一种轻钢装配式房屋的底层框架”,系百甲科技与安徽百甲共同申请,专利发明人包括朱新颖。

上述相关专利申请自2018年持续至2024年,进一步表明朱新颖在实际业务和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远超仅负责某一子公司日常管理的范畴。

根据证监会2019年3月25日发布的《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实际控制人的配偶、直系亲属,如其持有公司股份达到5%以上或者虽未超过5%但是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并在公司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除非有相反证据,原则上应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刘洁与朱新颖多年来的履职行为、担保责任以及对赌协议签署等事实,均显示出其对公司经营与财务的重大影响,百甲科技有关实际控制人范围的认定是否准确,值得进一步关注。

实控人疑云未散,百甲科技又因子公司汉泰工业化业绩对赌失败陷入法律纠纷。

业绩承诺连续未达标,百甲科技陷诉讼纠纷

据招股书,2020年11月,汉泰工业化、百甲科技与徐州恒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恒泰基金”)签署了《投资协议书》,约定恒泰基金以增资扩股方式向汉泰工业化增资9,7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06%,其中3,438.93万元计入注册资本,超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投资期限至2025年3月31日止。《投资协议书》要求汉泰工业化2021-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306.47万元、2,790.82万元、3,379.77万元、4,096.55万元,否则需要对恒泰基金给予补偿,补偿金额=投资方持股比例*(当期承诺净利润-当期实际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除2021年外,汉泰工业化的净利润均没有达到业绩承诺。

据招股书及百甲科技2023年、2024年年度报告,2021-2024年,汉泰工业化的净利润分别为2,909.44万元、1,762.19万元、223.91万元、70.53万元。

经计算,2022-2024年,汉泰工业化实际净利润与承诺净利润差额分别为1,028.63万元、3,155.86万元、4,026.02万元。

据百甲科技2025年3月10日发布的公告,恒泰基金于2024年5月就汉泰工业化2023年业绩未达承诺向百甲科技发送了《关于支付业绩补偿款项的通知》,百甲科技并未支付上述业绩补偿款项。在进一步要求百甲科技司回购其持有的汉泰工业化股份无果的情况下,以百甲科技未履行回购义务为由提起诉讼,并主张百甲科技向恒泰基金支付回购价款1.2亿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2025年8月4日,百甲科技收到徐州仲裁委员会出具的《仲裁通知书》((2025)徐仲受字第224号)。徐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有限公司就恒泰基金与百甲科技之间约定收益争议事项向徐州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请求裁决百甲科技回购其持有的恒泰基金合伙份额并支付相应的回购价款。

目前,该诉讼案件仍在审理中,尚未裁决。此纠纷不仅直接暴露了汉泰工业化实际经营效益与预期严重不符的问题,也给百甲科技的财务状况及声誉带来了重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正当诉讼纠纷悬而未决,百甲科技在战略新兴业务BIPV上的布局也同样充满变数。

BIPV战略屡生变局,百甲新能源合作与效益前景堪忧

据招股书,钢结构建筑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体系技术研发项目(以下简称“BIPV研发项目”),是百甲科技的募投项目之一,投资总额20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百甲科技自2021年开始进入BIPV领域,成立了光伏事业部,组建了江苏百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甲新能源”)。

根据百甲科技2025年8月25日发布的公告,BIPV研发项目已于2025年3月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尚未达到预计效益。

然而,百甲科技的BIPV业务推进似显波折。2024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百甲新能源获批成立“国家钢结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基地”,并称将藉此“推动公司BIPV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地位的提升,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但仅两个多月后,该基地便因“对外合作与研发规划调整”而被终止。

2025年2月,百甲科技公告与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特股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开拓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相关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森特股份近年来业绩波动明显,2024年已出现亏损。森特股份主营BIPV业务、高端建筑金属围护业务和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治理等业务。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森特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98,441.01万元、100,435.85万元、98,340.60万元、68,893.9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5.64万元、4,012.14万元、-449.68万元、707.72万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小幅盈利707.72万元,但整体盈利能力仍不稳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全球光伏行业正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与价格压力。2025年上半年,全球四大头部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全部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9亿元、-25.69亿元、-25.80亿元、-29.18亿元,合计亏损额高达109.76亿元,延续2024年行业整体下行的态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降至15%以下,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各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格降低88.3%、89.6%、80.8%、66.4%。在价格不断下探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挤压,即使出货量有所增长,也难以弥补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甚至亏损的局面。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百甲科技仍持续加注BIPV赛道,其募投项目能否顺利产生预期效益、战略合作能否有效抵御行业系统性风险,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BIPV之路能否走通,仍需时间验证。

百甲科技自上市以来,始终未能走出业绩持续下滑与内部治理屡受质疑的阴影。从IPO前夕频繁更正年报,到审计机构执业人员存瑕;从实际控制人认定疑点重重,到子公司业绩承诺连续失诺、对赌纠纷升级为仲裁诉讼;再到BIPV战略合作生变数、募投项目一再拖延——多重风险交织之下,百甲科技的经营可持续性与战略可靠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