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之际,新能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6%,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7%,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25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260吉瓦,最新预测,2025全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将超500吉瓦,2030年全国新能源累计装机量将超过3000吉瓦,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
在这一背景下,那些产业链上具有独特的产业协同优势和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有望在这场绿色革命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其中,山高新能源(01250.HK)作为中国清洁能源领域领先产业集团,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协同能力,持续加快光伏+风电双引擎驱动布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其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4亿元,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6.5%。更为重要的是,公司通过风光储一体化布局和电算融合创新,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企业的价值成长路径。
一、双轮驱动产业协同,风光储布局持续深化
聚焦到业务层面,山高新能源在风光储一体化方面的战略布局正在收获成效。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有及管理项目的并网规模达到4799MW,较去年同期增长4.4%。其中分布式光伏表现尤为亮眼,并网规模达到1020MW,同比增幅达18.6%,实现电力销售收入约3.6亿元人民币。
在风光储一体化方面,公司在云南嵩明县的药光互补项目颇具代表性。今年7月至8月,公司成功获得三个新能源项目指标,将统一规划合并建设为总规模200兆瓦的大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这一项目将光伏发电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立体化发展模式。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创造了"新能源+农业"的协同价值。
据项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7.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同时带动当地1500亩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这种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正是山高新能源区别于传统发电企业的关键所在。
公司风电业务的拓展同样体现了战略眼光。在获取山东菏泽387.5MW风电指标后,公司快速推进项目建设,首台6.25MW风机已于上半年成功吊装。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选择的风机单机容量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其对风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从行业视角看,山高新能源的战略选择契合了新能源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光伏、风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单一发电业务的利润率正在收窄,而综合能源服务、多能互补等创新模式则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创造空间。
与此同时,公司良好的运营能力在行业评比中得到充分验证。2025年7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新能源场站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结果显示,山高新能源在全国同区域同类型场站综合对标评比中表现卓越,旗下项目共斩获7个“AAAA级优胜电站”和5个“AAA级优胜电站”的佳绩。
二、电算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能源范式
山高新能源最具创新性的探索在于其“电算融合”战略。这一战略通过集团平台优势,将绿色电力与算力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开创了“绿电+算力”的生态闭环模式。
其中,内蒙古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发电,直接为数据中心提供清洁电力,实现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本地化闭环。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用能成本,更解决了新能源消纳的难题。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电算融合代表了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结合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应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IEA数据表明,2017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年均用电增速达12%,是全球总用电增速的四倍以上。最近,高盛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因AI工作负载而增长160%。
山高新能源的电算融合模式为这一挑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将可再生能源与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布局,公司既解决了数据中心的绿色用能需求,又为新能源电力提供了稳定的消纳渠道,实现了双重价值创造。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电算融合模式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而能源则是算力的基础支撑。通过将两者深度融合,山高新能源实际上是在参与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展望未来,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也为其未来电算融合发展提供了充足弹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1亿元人民币,流动比率为1.94。财务费用同比下降约16%,资产负债率约60%,每股基本盈利12.77分,较去年同期增加4.0%。
三、结语
总的来说,山高新能源以其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协同,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公司在风光储一体化领域的深入实践,以及“电算融合”模式的创新探索,不仅构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更为新能源企业的价值成长提供了新范式。其良好的财务表现和卓越的运营能力,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续,随着山高新能源继续发挥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优势,其有望在绿色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中持续把握先机,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