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技术攻坚方面,光启技术已成功攻克新一代航空装备领域十大关键技术瓶颈,构建起机载超材料‘米级尺度设计-微米级精度加工-纳米级公差控制’的完整制造体系,实现了核心工艺的国产化替代。”5月16日,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在广东深圳开幕,光启技术(002625.SZ)董事长刘若鹏在《工业级超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主题演讲中系统阐述了公司在超材料产业化道路上的突破性实践,其独创的“功能结构一体化”超材料多功能结构件,已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复杂功能系统设计的核心解决方案。
过去的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装备行业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复杂国际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呈现出显著的业绩分化,产业链中几大核心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普遍承压。
在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佳的背景下,光启技术能够以超材料为核心抓手,交出了一份营业收入增长4.25%、归母净利润增长11.77%的亮眼答卷,着实不易。2025年一季度,其光启技术的营收增速进一步攀升至15.96%,成为军工板块中罕见的“逆势增长样本”。
光启技术的业绩逆袭,不仅打破了资本市场对军工产业链“主机厂主导增长”的固有认知,更揭示了超材料技术革命对装备升级的战略意义。
穿越行业周期持续上扬
“今年是超材料从学术研究迈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衷心期望,在超材料领域深耕的从业者们,能在心中播下一颗创新的种子,经过时间的沉淀,让它在未来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森林。”在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上,刘若鹏表示,自己殷切希望,在当下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借助超材料这一具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为众多行业掀起一场变革浪潮,共同谱写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壮丽篇章。”
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超材料研究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其重构世界的潜力,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目前,超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在通信、尖端装备、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其中,尖端装备领域是近十年来各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及应用最为集中的方向。
光启技术的主营业务就是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按照适用场景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按照业务性质又分为超材料研制业务和超材料批产业务。
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对新一代尖端装备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装备升级换代频率加快,该公司各类超材料产品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逐渐放缓,国际形式日趋复杂,航空航天装备行业遭遇双重压力,部分公司业绩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行业系统级供应商的光启技术展现出强大的业绩韧性,穿越行业周期持续上扬。2024年,该公司超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21.69%,6年连增近11倍,其中超材料研制业务实现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超9倍;超材料批产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1.78%;
另外,超材料销售、生产量同比增幅为22.27%、36.98%;库存量同比大幅减少43.26%,这表明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的市场拓展和生产运营方面成效显著。
超材料将全面赋能先进制造业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传统技术体系在应对新一代装备复杂化、集成化的功能结构设计、精密制造及规模化量产需求时,已显现出显著的技术瓶颈,急需超材料技术等创新技术的更新换代。
“超材料若要实现跨领域应用,需从原材料、中间件、成品设计到工艺流程及全产业链设备进行颠覆性创新,且技术路径需深度契合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刘若鹏在第四届超材料大会上表示。
超材料可以人为编辑材料的属性,实现超越自然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材料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一场材料革命。而光启技术以超材料为核心,构建了超材料技术七大能力平台,将全面赋能先进制造业。
在此背景下,光启技术凭借超材料独特的电磁调制特性与结构可设计性,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核心产品提供全新的设计、制造与量产解决方案。
光启技术作为我国唯一实现超材料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建立了深厚的护城河,目前已实现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上游单一超材料专业供应商向核心系统集成商的转变,将通信、光电感知、电磁调控等多领域功能成功融合在超材料复杂结构件中,并且伴随整机系统交付,成为支撑新一代装备平台多功能一体化的关键力量。
“致力于成为具有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超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愿景,让光启技术在研发投入上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决心与前瞻性眼光。即便在行业整体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加剧,众多企业纷纷削减研发开支以求自保的情况下,光启技术依旧逆势而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57%,这一增长数字背后,是光启技术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与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光启技术才能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超材料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
除去在航空航天领域之外,光启技术在民用领域正在推动超材料产品在电子装备、智能汽车检测以及无人机等民用领域的应用。例如,无人机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拥有长航时的大规模无人机蜂群,相关产品正处于试飞阶段。
2025年5月8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南方基金、永赢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等多家机构投资者参加了光启技术的业绩说明会。在会上,光启技术相关高管表示,虽然公司的超材料技术已展现出了赋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非标制造领域的潜力,但现阶段由于尖端装备领域的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公司仍将聚焦主航道,持续扩建产能,优先满足其相关需求。”
或将迎来批产订单密集落地
根据国家战略布局,尖端装备市场升级换代加速,最终客户的需求、直接客户下达的交付任务不断增加。由于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在新型装备加速升级换代中起到重要作用,外部的高需求推动公司超材料业务快速增长,在核心装备中的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
在2025年5月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光启技术相关高管告诉投资者,在2024年度,公司面临较大的产能压力,大量研制订单挤占了批产任务。“今年随着株洲905基地一期和天津906基地一期的相继投产,会缓解部分产能压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效率,科学规划产能布局,确保研发任务与批产任务的高效协同。”
2024年第四季度,光启技术加快了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709基地二期于2024年10月份完成建设工作并投产。
此外,为扩大超材料产品产能、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光启技术于2024年12月设立募投项目905基地1期、906基地1期,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建成并投产;光启技术2024年12月设立乐山106基地,同样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试生产。
现有装备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及新型装备研制转批产的提速,驱动光启技术的业绩持续增长。在2024年,光启技术的研制收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 911.24%。
超过9倍增长的研制收入,预示光启技术未来两年或将迎来批产订单密集落地周期,形成技术储备与产业需求的双轮驱动效应。
在2025年2月,光启技术已经公布了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公告,与两家客户签订合计7.8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交付。据悉,2025年该公司将实现大量研制订单转批产,并且批产订单具有“释放频率快”以及“交付周期短”等特点。
对于2025年,光启技术在年报中表示,在产品研制方面,继续扩大超材料产品在核心尖端装备的渗透率,保障研发项目进度;在产品批产方面,严格执行生产计划管理,保证各批产产品交付工作有序、高质量完成。“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拓宽公司尖端装备业务的护城河。”
在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上,刘若鹏带领团队凭借在超材料规模化量产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荣获了超材料十大进展奖项中的“规模化量产技术”奖项。
“今年是超材料从学术研究迈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衷心期望,在超材料领域深耕的从业者们,能在心中播下一颗创新的种子,经过时间的沉淀,让它在未来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也殷切希望,在当下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借助超材料这一具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为众多行业掀起一场变革浪潮,共同谱写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壮丽篇章。”刘若鹏如是说。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