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这份勾勒2026—2030年发展路径的蓝图,正叠加上“十四五”收官的扎实底色与资本市场升温的信号,为投资者打开新视野。

回望“十四五”,科技与经济的进阶已筑牢根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4%,较五年前提升2.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0万家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4年近乎翻倍。更多有关科技的数据印证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成型。
当前的资本市场已给出明确回应,从2024年年底至今一年的时间,科创50指数累计上涨125.9%,创业板指涨幅超100%,显著跑赢主要指数。即便面临外部关税的扰动,A股仍凭借产业韧性站稳脚跟,科技主线贯穿牛市全程。
截至2025年10月23日,已有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整体上看,行业分化较为明显,高附加值服务(如医疗保健中的教育服务、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服务)和部分制造业(如汽车制造)业绩表现突出。
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展现的韧性恰恰是“十五五”新机遇的底气,“十五五”规划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为科技创新行业,这无疑是科技牛行情进一步持续的基础。从AI算力到集成电路,从低空经济到生命健康,均在“十五五”规划蓝图内。
“十五五”规划正明晰多产业发展新方向,并为多领域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市场表现上,虽然涨幅较大的一些科技股短期可能会获利回吐,股价出现震荡,但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这些新质生产力方向既受到政策支持,同时也受到更多资本加持,上涨逻辑非常清晰。当前,4000点关口已经近在咫尺,新一轮科技牛行情有望带领大盘继续向上突破,建议投资者对四季度行情要保持信心和耐心。
当然,对投资者而言,把握机会需回归本质:紧盯解决“卡脖子”的硬科技企业,关注有实际订单的AI应用场景,考量能落地的新材料技术。在这场由新质生产力驱动的牛市中,唯有以能力圈为边界、以长期视角锚定价值、以产业链思维分散风险,才能避开短期波动陷阱,真正把握国家发展红利,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本文已刊发于10月25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