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中篇#318川藏行纪实(上)| 那些远去的寒冷和温暖!//318川藏行纪实(中)| 行走在天空!
NO九:
牦牛与无量河
亚丁徒步体现超常意志力。为此,当晚在香格里拉小镇上的网红餐馆请小朋友吃了一顿火锅大餐,算是犒劳!主料是啥?
“牦牛肉!”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每到一处山地草场,都会看到牦牛们披着长长的毛,像个不修边幅的流浪汉,低头闷声啃食着地上的青草。

司机说,一般一个普通牧民家都养有几十头牦牛,每头重约500斤,大约市值1万元左右。因此现在的牧民都有钱,一年不做啥事生活也不愁。
或因牦牛是主要生计来源,所以牧民对牦牛特别看重。
牦牛很少圈养,多为散养。318线上,牦牛经常在路边散步,曾有旅游车撞死过一头牦牛,司机赔了牧民一万元。奇怪的是,肉还不能带走。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不能带走。

我们的司机说,可能有人会觉得牧民蛮横不讲理。但在牧民看来,你赔的是撞死牦牛这件事,不是花钱买牦牛,这是两回事。
这其中的逻辑,我们外人也无法说得清,只感觉这民风的彪悍,和牦牛一样。
牦牛脾气大,也曾顶伤过游客。前段时间,曾有一女性游客靠近牦牛拍照,被牦牛角顶伤,肠子都露出来了,差点死掉。但牧民并不会赔偿游客,理由是,谁叫你去招惹它的?
牦牛肉真的好吃,我就在路边买了多袋牛肉干作为零食吃。不过司机说,路边摊牛肉干大多并非真的牦牛肉,多以黄牛肉来替代,佐以五香和辣椒料,冒充牦牛肉。要买真的最好在专卖店。
司机没明说我买的牛肉干是假牦牛的,但我明白其中的善意提醒。
为了验证真假,我在理塘一个超市牦牛肉专卖店专门买了一包,尝过之后感觉那肉真的香脆劲道,比路边卖的好吃多了。司机所言不虚。但真牦牛肉干售价不菲,一包250克要卖95元。
吃着牛肉干继续我们的行程,在结束稻城亚丁之旅后,我们又沿着省道217,原路回到了理塘,回到了318川藏线上,继续西行。
在理塘318川藏线著名的网红打卡点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停下车来,在一个带有汉藏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牌坊下拍照。老实话,看到那个牌坊,感觉与蓝天白云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

此后一段路程,总有一条小河在路的周边缓缓流淌,河水不大,水呈乳白色,据悉都是雪山上的融水。

小河名叫无量河,有一股浓浓的佛意,我猜想,意思可能是,无量虽小,有容乃大。在河水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下,路边的野花也竞相开放。

小朋友也十分兴奋,在道路上来了一个百米冲刺。那奔跑的姿势,宛若高原上的小牦牛,不知疲倦,也不在乎高反。

翻过一个垭口,途经传说中美丽动人的姊妹海,但因为已经看过了稻城那边的多个海子,对姊妹海无感,没做停留,继续赶路。

到了巴塘县城,司机说,我们的行程已超过1000多公里,基本过半。感觉离西藏越来越近了,拉萨就在前方!

NO十:
进入西藏
在经过一个名叫金沙江大回旋的地方后不久,我们终于踏上了西藏的土地。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四川与西藏就隔着一条金沙江。
金沙江大桥东岸是四川,西边就是我梦萦魂牵的大西藏。

进入西藏,正好赶上黄昏时分。天上突降细雨,汽车穿行在峡谷之中,就像夸父追逐着前方正在不断消失的天光。

司机说,这里不能有丝毫的停留,因为山上随时可能有滚石落下。据说不久前,就有一辆小汽车不幸被滚石砸中,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抵达芒康,已是晚上9时。司机专门带我们去品尝当地著名的特色面食—加加面。特色不在于它的味道,而在于它的点食方式。
只要花18元买一碗,一个人想吃多少随便加,不限制。据说最高加面纪录是147碗。不过每次加的面相当于正常量的约1/10。

小朋友很喜欢吃面,这正合他的胃口。我加了大约10碗以后就不能再吃了,但小朋友加了大约20多碗,才说够了。
当夜住在芒康,第一次明显感觉到高反。先是头痛,迷迷糊糊睡着后,半夜三点就醒过来,感觉胸口闷,喘不过气来。始终睡不着,迷离中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司机告诉我,把枕头垫高一点就好一些。我说你怎么不早说?我昨晚转辗反侧睡不着。

此后的一天时间里,始终感觉呼吸上有点困难。这一感受在经过海拔4700多米的拉乌山和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口时特别强烈。
司机说,预防高反的最好对策就是保持平静,不要剧烈运动。
但一听说东达山垭口是318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就控制不住自己,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完全忘记了高反可能带来的后果。

川藏线上,超过5千米的山口就东达山和米拉山。但因为林芝开通了到拉萨的高速的缘故,海拔5018米的米拉山已很少有车翻越。
东达山因此成为川藏线上唯一的“V5”山口。在垭口,不仅有用山石叠磊起来的打卡标志石碑,还有着满山坡的经幡。
在山风的吹拂下,五颜六色的经幡猎猎作响,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格萨尔传说。
站在经幡包裹的氛围中,人不禁也虔诚起来。

我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叠尼玛旗经纸,装模作样向空中挥洒,嘴中唯一能够让自己念兹在兹的祈求是:
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No十一:
青稞与72道拐
过了两个高海拔的垭口,川藏线迎来一段300多公里的下行路段,既经过水草丰茂的左贡草原,也经过陡峭崎岖的怒江峡谷。
遇到一处堵车,大家下车休息。看到路边绿油油的庄稼,小朋友突然问:“这是什么?”

“青稞!”我说。
“什么是青稞?”
“青稞是生长在青藏高原的一种类似于小麦的植物。这里的人们主要就是以它为主粮。青稞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在寒冷与贫瘠的环境中也能生长,一般3-5月播种,7-9月收割。”
“做人就要学青稞!”我补充一句。

小朋友不明究里,拿着一块石头就朝庄稼地里扔。我赶紧制止说:
“不能往庄稼地里扔石头,对粮食要有敬畏之心。”
更加令人敬畏的是接下来的72道拐,这是一条由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三江汇流冲刷形成的山路。其险峻,深刻演绎了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
72道拐全程大约50多公里,全在坡度约70\80度左右的半山腰上绕来绕去。山高坡陡路窄,路旁边就是深达数百米的峡谷。

多处立着曾发生重大车祸的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驾驶。
经过72道拐后就进入怒江峡谷,路旁的怒江奔流咆哮,而两岸山壁经过岁月的洗礼,呈现出多种黑、灰、黄、褐、绿等色泽,斑驳嶙峋。

汽车在峡谷中穿行,既要防备山上的滚石,也要防备旁边的江水。不久前曾有一小车四人掉进怒江,直到现在还没找到人。
真佩服当年修建道路的工程兵们。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铺就了一条穿越天险的人间天路!

就在怒江大桥上,曾有一工程兵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正在浇筑的水泥石墩中,长眠于此。虽然该石墩已不再使用,但至今依然保留着。
石墩旁,总会放着一些鲜花水果和香烟,以此怀念那位小战士以及所有为修建川藏线而付出生命的人们。
幸运的是,险峻的72道拐或将成为历史,一条穿越山体的隧道公路正在加紧修建之中,不久就将通车。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条从成都到拉萨的高铁也在修建之中,预估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
险峻的318川藏线,或将逐步走进历史。
No十二:
松弛的川藏线
或因如此,那些挂在路边小餐馆中各色各型的旅游小旗,那些昭示川藏线沧桑的经幡,或将飘扬多久呢?

最令我感概的是,当我们的汽车穿过怒江天险进入海拔相对较低的八宿、然乌、波密、林芝等地,我的川藏线感觉一下松弛了。
人们或许着迷于低海拔的秀美和隽永,但对我来说,一下失去了心目中那一份险峻、高冷、苍莽、迢遥的诗与远方。

从八宿到林芝,大约400公里的路途,海拔多在2000左右,周边有着清澈的湖泊和葱茏的树林,被誉为西藏“小江南”或“小瑞士”。
但对我来说,松弛的状态下,不过就是应景一游而已。
然乌湖边,给我留下印象的不是江南般秀美的景色,而是米堆冰川上雪山上的纯洁和蓝天上的纯粹。



古乡水边,令我感怀的不是湖水的平静与宽阔,而是略带寒意的夜晚那一堆点燃的篝火和藏韵的旋律。



鲁朗小镇,让我流连的不是所谓“小瑞士”的白屋和清澈的小河,而是318线4000公里石碑后的白云雪山。



即使是汽车穿越山涧溅起一片网红,也没给我带来多少意趣。包括通往林芝必经的通麦天险,对我也不足为奇。

所谓西藏小江南,或许是川藏线历经艰险后露出的温柔一面。而川藏线最神秘的一面,可能就是翻越南迦巴瓦峰神山了。
说是翻越,怎么可能,其实只是在其旁边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经过,从远处眺望。

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山脉最东端,海拔7782米。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借用网络上的一张未经调色及PS的照片来一睹南迦巴瓦峰最真实的芳容。

我们经过时,正是中午时分,现场聚集了南来北往的游客,目测有3百多人,都想一睹神山真面目。整个山口像过节一样热闹。

但要看到“羞女峰”的容颜,据说非一般人所能有此幸运。传闻曾有一人驻守一个多月,都没能窥见其全貌。

我等凡人,在观景台呆了一个多小时,云雾始终没有散开的迹象。念念不舍中,只得放弃,继续赶路。
到了林芝正是黄昏,明显感觉到“小江南”的意味,潺潺的小河穿城而过,路旁都长着繁茂的树林。而各种商店、酒店鳞次栉比。

尤其是餐饮街,来自全国各地的饮食都有。宛若一个时尚之都,与古老的土地和醇厚的民风交织在一起,别样的味道。

我和孩子找了一处四川火锅店,要了一个清水火锅,点了几个肉菜和素菜,要了一瓶拉萨啤酒,悠闲自在地氤氲在西藏小江南的氛围中。

当然,我心里怀想着的,还是那400公里外的阳光之城。
No十三:
来到拉萨,逃离拉萨
从林芝到拉萨,我们走的高速,不再走传统的318线,以为就此与相处近10天的318告别。但有意思的是,此后突发的疫情,让我与318川藏线再次邂逅。
8月8日下午3点左右。我们正式进入圣城拉萨。我算了一下时间,从成都出发时是31日,到拉萨时是8日,连在一起是318。
真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时间数字。遗憾的是,不早不晚,当我们进入拉萨3个多小时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我们的节奏。
在拉萨市区一酒店安顿下来,我和孩子简单吃了一个中餐,就步行前往离酒店不到两公里的心中圣地——布达拉宫参观。
孩子说,“布达拉宫是什么?”
“是过去许多藏王居住的宫殿。你看,就是那个高出许多房子的红色的建筑。”我指着不远处的布达拉宫说。
穿过几条街道,来到布达拉宫脚下。我们是从北面进入的,这里是宫殿的背面。我想,我们正好顺时针围着宫殿转一圈。
进得布达拉宫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碧绿的水塘,布达拉宫就建在水塘上方一个离地约30米左右的台地上,规模宏大。

宫殿底部墙面呈白色,上部墙面呈褐红色,屋顶多为金色。与绿水辉映的宫殿,显得高贵典雅,清新脱俗。

穿过宫殿下的佛塔和转经筒,一股浓浓的藏传佛教的气息扑面而来,因为对此没有研究,作为过客,只能静观而已。

慢慢转到布达拉宫的正面来。正面的布达拉宫,更显高大宏伟。立于其下,距离太近,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转到布达拉宫大广场上,与宫殿拉开两三百米的距离,这样就轻松了许多,而且也看得更加清楚宫殿的全景。
有时候想,人们来到拉萨,向往的是自由,是圣洁。但为何许多人对象征王权的布达拉宫还敬仰有加呢?
或许,与宫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最好的参观角度。

宫殿沿坡势而建,坐北朝南,大部分墙体皆为白色,故名白宫;只有中间部分是褐红色,又名红宫。白色部分,想必是配套所在,红色部分,才是王族居所。
阳光下的圣地,中心就在这里。
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流中,我和孩子摆出不同姿态与宫殿合影。突然,小朋友的一个动作把我惊呆——
朝向宫殿,五体投地!

这么熟悉的姿态,不正是那些一路上虔诚朝圣者的身影吗?
孩子是万万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的,他的举动在我看来或许是太累的缘故。这样的躺平,只算是一种休息吧。我想!

还没休息多久,我的电话突然想起来,是来自贵州老家的兄弟的电话。电话里,兄弟告诉我一个突发的消息:
拉萨出现14例病例!
这啥意思?我慌乱起来。这可能意味着拉萨要封了吗?怎么办?我赶紧与另外两位团友联系,他们说,那我们赶紧回酒店商量一下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告诉自己,既然来到圣城,就要把围着宫殿转一圈的愿望走完。于是我和孩子赶紧把剩下的路程走完。

刚走到宫殿的右边一处安保室。突然,站在门口的一位警察手指着我和孩子。厉声说:“你们给我过来!”
那口气一点不客气,我有点莫名,赶紧走过去,正纳闷是什么事,警察说:“戴好口罩!”
我还以为多大回事,原来如此。我和孩子赶紧戴好口罩。心想,一个疫情把人都变得紧张而冷酷了!
回酒店路上,我又接到深圳朋友的一通电话,都在帮我出主意,如何逃离拉萨,想办法尽快避免疫情带来的影响。
从未有过疫情的圣城,终于破防了!

No十四:
再见318!再见西藏!
回到酒店已是晚上7点半,两路人马汇合,就和司机商量接下来怎么办?
我们所住的酒店正好位于疫情发生的城关区,虽然不在公开的高风险区,但考虑到疫情的进展,还是决定先走为妙。
我们想到做了核酸再走,但做核酸的地方已排起长龙。离谱的是,排了一会,前面骚动起来,一打听,原来是检测点的检测签没有了。
疫情来得突然,一切都准备不足。没办法,我们想,到拉萨城外再找地方做。回到酒店,正商量出行线路时,突然酒店小哥淡然地说:
“不用这么着急,先安心住下来,明早再走。看看情况变化再说。”
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暂时不走了,先在酒店住一晚看看明天的情况再定。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我们就离开了拉萨城,计划先前往山南的景区羊措雍湖看看。在离城时,多个关卡的检查都提示我们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到了羊措雍湖景区,景区人员提示,景区已经关闭。我们谎称是过路客,要前往山南市,所以才得以通行。
但到了羊措雍湖边,又遇到一个关卡。这时候无论我们怎么说,都拒绝让我们继续前行。我们只能站在山上远眺那一湾碧绿的湖水。

没办法,只有原路返回。然而,回哪里呢?突然有一种手足无措、不知所向的感觉。
回拉萨已不可能,去其他景区已关闭。怎么办?那就只有离开西藏了。大家一合议,那就分道扬镳吧。
在离贡嘎机场最近的小县城曲水,我们迎来了分别,另外两位团友再找车前往青海,司机回成都,我和孩子就地住下来。
中午时分,大家吃了一个散伙饭,想到相处10多天的朋友因为一个突然的事故导致突然分别,还是比较伤感。
当小车开出酒店即将离开,小朋友更是依依不舍跟着跑出去,一直目送小车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我问小朋友:“是不是有点舍不得?”
小朋友眼含泪花说:“我们和他们什么时候还会再见面?”
我说:“很快!”
“多快?”
“等将来有一天疫情结束后!”
我和小朋友在曲水县城主干道边的一个名叫亚松伦布孜宾馆住了下来,店主是一个来自湖南邵东的小伙子,听那口音好熟悉,算半个老乡,这让我略有一些安慰感。

这时候我发现。我们宾馆门口这条主路,竟然是318国道的藏西线。突然间感觉又回到了此行的主题上,心里又多了一分温暖。
在订回深圳机票时,发现机票涨得太猛。当天的机票翻了3、4倍,高达一万多。心想,这发的疫情财,怎么没人管呢?
不管那么多了,后天的机票价格还比较正常,就订了从拉萨中转重庆到深圳的机票,两人全程6000多。
还有一天多时间,怎么办呢?问店主这里有啥好玩的。店主说,对面有个扬州援建的公园,还有店后是雅鲁藏布江,可以到江边走一走。

此后两天,我和小朋友在雅鲁藏布江边来回走了好几公里。既感受了江水的混浊和清凉,也感受到了高原的宽阔和平静。

离开人来人往的景区,在无人的雅鲁藏布江边,父子俩,仿佛被世界遗忘的人,在孤独感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8月10日黄昏,小朋友突然手指酒店的窗外说:
“爸爸,你看!”
天空中,一弯彩虹在晚霞的映衬下,美得静谧。

当晚,在难以入眠的高原之夜中,我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下此行318川藏线的意义。我觉得:
318是一条险峻艰辛之路,值得每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去跋涉,其中的滋味,或许只有经历之后才感觉少有的自得。
318是一条平等平凡之路,每一个人都可以走一走,但都必须放下地位和身段,以一颗平常心来体会高原的雄浑和壮美。
318是一条放飞心灵之路,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穿行,面对万山之宗千水之源,感觉自己就像插上了翅膀在自由飞翔。
这就是我心中的诗与远方!

曾记否?
8月10日下午,在雅鲁藏布江边,我问小朋友:
“你喜欢西藏吗?”
“喜欢!”他说,“喜欢这里的高山雪山、蓝天白云!”
8月11日中午,拉萨贡嘎机场,在即将登上飞机时,我又问小朋友:
“你还想再来一趟拉萨吗?”
他说:“想!”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