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板块迎来了大幅调整。
以招商银行为例,7月14日,招商银行(600036.SH)大跌3.75%,并且盘中一度跌超6%;在此之前,招行银行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下跌,年内跌幅超过了25%。

为什么会这样?
直接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抱团停贷”的行列中!
6月30日,景德镇恒大珑庭全体业主公开发布一则“强制停贷告知书”,拉开了“抱团停贷”的大幕。随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包括河南、江西、武汉、长沙、南京等多个城市纷纷响应。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业主发布的强制停贷楼盘个数已达106个。
一时间,闪电划破夜空,雷声阵阵!
与此前市场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受牵连的产业链上下游不同,此次身处舆论漩涡的是银行。由于银行在金融领域中的特殊地位,整个事情变得敏感起来。
据花旗分析师测算,结合总按揭规模及对应违约开发商客户情况,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及兴业银行在停贷影响下的风险敞口较大。
对此,银保监会率先发声:
“关注到个别房企楼盘出现延期交付情况,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保交楼’,对此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紧随其后,各大银行也紧急回应。
兴业银行(601166.SH)回应称:
“公司近日对网传‘停贷事件’消息中涉及的楼盘迅速开展了排查。经排查,截至目前本公司涉及的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3.84亿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
此外,公司特别强调,得益于前期本公司对按揭贷款的差异化准入和管理要求,已介入的且存在烂尾风险的按揭贷款总体规模较小。
招商银行回应称:
“目前公司涉及‘网传停贷’事件的楼盘数量占比较小,所涉及的公司逾期个人住房贷款余额0.12亿元,占公司境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到0.001%,风险整体可控。”
平安银行(000001.SZ)也回应称:
“‘停贷事件’楼盘的逾期按揭贷款余额0.318亿元,占全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1%,占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的0.021%,不会对本行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据统计,截止7月14日晚,共有16家银行先后发声,涉及6大国有银行和6家股份制银行,以及2家城商行。
除此之外,西安住建局发声称,“商品房预售资金应全部直接存入专用监管账户”,沧州则直接出台预售资金监管意见稿,“如房款不进入监管账户,购房合同无效。”
该怎么解读?
从各银行的口吻来看,目前的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核心是确保烂尾楼盘复产复工,加快“保交楼”进程,避免恐慌进一步蔓延导致信用崩塌。

在这里,我们不进一步展开讨论。对我们来说,核心回答一个问题,银行股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以招商银行为例,公司2021年的拨备覆盖率为441.34%,且常年维持在30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提前对相应的风险进行了计提。也就是说,如果危机不进一步蔓延的话,理论上对公司业绩的冲击不会太大。
说白了,烂尾楼停工早已经发生,只不过此前都是有购房者独自承担,如今银行也被牵扯了进来。
那么,银行股到底还值得投资吗?
首先,从情绪上看,目前相关的风险还在爆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见底的迹象;其次,假设风险解除,由于长期以来银行都视“房贷”为优质业务,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违约。但是,此次事件后,不排除“现房销售”政策将加快推行,房地产投资增速减速、房地产加速去杠杠,使得银行这块业务的收入也趋于下降。
一句话,随着房地产时代宣告结束,银行作为最大的受益方也将首当其冲。除此之外,还有此前一直都说的,那就是银行同质化经营严重、业务模式基本上完全一致,低估值的银行本身就不存在又宽又深得护城河。
那么,资金会去哪里?
从宏观层面来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最大产业,其次是汽车产业。因此,从产业层面来说,在房地产行业偃旗息鼓后,国家势必将产业重心向汽车转移。需要特别强调,目前我们在新能源车产业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国家进一步扶持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更在情理之中。
如此一来,二级市场便也会存在这种流动。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