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的政策周期从未像今天这般剧烈,从一致性评价到国家集采,从医保控费到环保限产,每一次调整都在重塑产业格局。而在这场变革中,福安药业作为国内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代表型企业,于2024年再度交出华丽的业绩答卷,其全年营收23.91亿元,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20.69%,扣非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7.78%,再度展现出极强的业绩韧性和独特的战略定力。
核心竞争壁垒成型 铸就抗生素全产业链优势
福安药业成立于2004年2月25日,于2011年3月22日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涉及抗生素类、抗肿瘤类、特色专科药类等多个类别药品,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盐酸昂丹司琼、拉氧头孢钠等主要制剂和原料品种的收入超整体收入的4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这家扎根重庆的制药企业,用20年时间在仿制药领域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
首先在全产业链竞争力方面,公司具备化学制药全产业链,业务范围涵盖从药品研发、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到制剂的生产、销售,具有符合标准或领先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安全生产管控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与销售体系。在行业政策变化的背景下,公司有“原料+制剂”的产业链成本优势,从而具备获得国内相关产品市场份额的机会优势。
同时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由于公司始终专注于主业,在相关领域积累技术优势和经营经验。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逐步实现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结构优化,涵盖抗生素类、抗肿瘤类、特色专科药类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具有稳定的销售团队和销售网络,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体系和销售布局。并且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工作,把握潜在市场机会,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集采,截止2024年底,公司已有13个产品中选,并逐步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始终把研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组成部分,由子公司礼邦药物研发团队和各公司技术部门承担产品研发合成路线的设计、小试工艺研究与优化、药品注册、知识产权及成果申报、药品一致性评价、中试放大、和试生产及后续工艺改进。公司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优势突出、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除依靠自身研发外,公司也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建设。公司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品引进结合”的研发模式,保持研发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近几年,公司在药品研发上持续投入,进入收获期,在原料药申报、化药一致性评价、药品注册等方面成果丰硕,为公司参与全国药品集采和产品市场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显示,福安药业近年来研发费用率呈现稳定的提升态势,已经从2020年的3.67%提升至6.41%,高研发投入将使得公司的竞争优势继续扩大。
现如今,从抗生素原料药到抗肿瘤制剂,从国家集采中标到海外市场破局,福安药业业务版图覆盖抗感染、抗肿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八大治疗领域,形成“研发-原料药-制剂-销售”全产业链闭环,堪称仿制药赛道的“全能型选手”,更是多次荣获“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前100强”“中国化药研发实力50强”等荣誉称号。
2024扣非净利狂飙 业绩韧性持续凸显
尽管福安药业所处的行业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但2024年受国家集采常态化进行和医保控费持续深化影响,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呈现阶段性波动,全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有所下降,福安药业也未能幸免。
不过在行业政策持续变革和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公司聚焦发展战略,立足主营业务,加强生产、研发、销售等关键业务板块管理,努力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此背景下公司2024年营收规模仍达到了23.91亿元,仅小幅下滑9.68%。
与此同时,公司2024年整体毛利率仍有52.96%的高位水平,较2023年基本持平。再加上公司化学制剂产品主要为处方药,以各类医院为目标终端市场,在销售方式上以专门负责药品经销业务的子公司和经销商代理相结合的模式为主。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公司制剂类产品逐步增加自主销售模式,减少代理商销售模式,集采模式下,公司降低销售费用。
数据显示,福安药业销售费率已经从2020年的45.06%连续降至2024年的23.56%,下降趋势显著。再加上公司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降低203.91%(465.64万元),最终推动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69%至2.8亿元,归母净利率由2023年的8.76%增至2024年的11.7%,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增长14.68倍至2.59亿元。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福安药业历史并购遗留商誉已经从13.2亿元降低至2.6亿元,子公司经营全面企稳,减值风险基本出清;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从2022年的32.86%连续降至2024年的26.44%,财务质量全面优化。
多轮同步驱动 增长动力依旧充足
长期来看,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健康消费升级,医药制造业长期发展动能依然强劲。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医药行业在研发效率和生产智能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意味着医药市场基本盘能保持稳固,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大,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逐步成为主要增长点。
并且,医药制造业的国家政策、技术审评和市场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集中带量采购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实行,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常态化,将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首先是国家《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实施,《国家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管理体系,强化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提升药品质量与安全性。国家《医疗保障法》实施,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落地,大大促进高性价比药品使用频率,像福安药业这样能够优化自身产品结构,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对制药企业,有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同时2024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药品价格持续下降。从第十批集采规则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看,中标价格平均降幅达到70%。只有福安药业这类具备较强成本控制能力的药企,才能应对利润空间的压缩。
并且《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优化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药品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药品在境内上市。对临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药品,包括原研药、化学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等,符合要求的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范围,从而加快其在国内的上市进程。
加上《M13A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征求意见稿)》(含问答文件)实施建议为全球药品监管机构在生物等效性评估领域提供了协调统一的标准,指南推荐绝大多数口服固体速释仿制药仅需进行单个空腹BE研究,这大大减少了BE研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时间,这些改变都为福安药业未来长期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助力。
2024年,公司积极参与了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3个品种在第十批国家集采中标。而在稳住集采基本盘的同时,公司加大对非集采品种的市场开拓力度,充分发挥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优势,降低集采降价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冲击和影响。
目前福安药业进入注册程序研发项目持续取得了积极进展,多个原料药产品通过技术审评,制剂产品获得注册证书或通过一致性评价,尼麦角林原料药获得韩国药品注册证书,海外注册取得新进展。子公司广安凯特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为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提供坚实保障。
当市场还在争论“仿制药是否还有未来”时,福安药业用持续增长的净利润、不断优化的财务质量、稳步扩张的全球版图给出答案:在充分竞争的成熟领域,依然存在通过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价值重估的机会。这种“慢即是快”的发展哲学,或许正是中国制药产业升级的微观注脚。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