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到315,就有品牌塌房了。
新京报记者卧底杨铭宇黄焖鸡,拍下了厨房里的各种乱象。
顾客吃剩下的香菇、土豆,店员随手挑拣一番,就直接扔进下一锅黄焖鸡里。隔夜发黑的牛肉,加入色素后就成了「新鲜牛肉」。后厨里污水横流,生肉就放在垃圾桶旁边,员工连健康证都没有,还在工作时抽烟,徒手接触食材。
当记者询问变质食材是否能用时,对方竟满不在乎地表示,反正吃不死人。
此视频一出,瞬间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不少都深有同感。
很明显,杨铭宇黄焖鸡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
去年7月,成都一家门店就因为外卖里出现死老鼠而登上热搜,当时董事长杨晓路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全国门店自查自纠。但风波渐渐平息后,关于杨铭宇黄焖鸡的投诉依旧不断。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吃出老鼠屎、大铁丝、头发丝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次新京报的报道,只能算是再次打出了一记重拳。
杨铭宇黄焖鸡能有今天的规模,加盟模式功不可没。
它采用「中央厨房+加盟店」的运营模式,加盟费只要3.5万,整体投资15万左右,综合毛利率能达到55%。
如此低的加盟门槛,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短短几年时间,门店就遍布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还开到了美、英、加、日、韩、泰等国家,甚至获得了美国FDA产品认证,成为进驻好莱坞和迪士尼乐园的第一个中式快餐品牌。
然而,加盟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让杨铭宇黄焖鸡快速扩张,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也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加盟门槛低,导致加盟商素质参差不齐,总部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加盟商只收钱不监管,加盟商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就会在食材和卫生上动脑筋。
就拿这次被曝光的三家加盟店来说,分别在郑州和商丘,相隔200公里,问题却如出一辙,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总部监管不力的结果。
加盟商使用隔夜菜、变质肉,员工无证上岗,这些违规操作几乎成为了潜规则,而总部对此却视而不见,甚至可能是默许和纵容。
杨铭宇黄焖鸡的问题,只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连锁餐饮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华莱士炸鸡掉地继续卖,小龙坎地沟油事件,吉野家饭菜里出现蟑螂,桃李面包频现发霉异物等等,这些事件,让消费者对连锁餐饮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
为什么这些餐饮品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食品安全红线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违法成本太低。
根据《食品安全法》,对单个门店的最高罚款只有10万元,这对于拥有数千家门店的餐饮巨头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违规操作的利润远远高于罚款,这就导致他们敢于铤而走险。
目前,杨铭宇黄焖鸡已经发布了致歉信,涉事的三家加盟店也被永久关店。
只是经历了这么一出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敢吃他们家。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