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近发布的鸿蒙电脑HUAWEI MateBook Fold 大家看了吗?真的太炫酷了。18英寸可折叠的大屏,任意开合。完全展开是平板,翻折是笔记本,真有点未来已来的感觉了。
不过要不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热爱工作的同事体验了一下HUAWEI MateBook Fold,直接被惊艳了。被惊艳的理由是,HUAWEI MateBook Fold办公用起来居然这么丝滑。
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冷知识哈。无论是什么软件,想要接入一个新的平台,都需要进行适配。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从设计语言、交互方式,到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不一样。想要让自己的软件在新平台能够拥有一个比较的稳定的使用体验,就需要开发者们花时间去进行调整。
而作为第一款搭载了鸿蒙系统、同时突破了传统笔记本形态的创新产品,鸿蒙电脑应用已覆盖通用办公、设计创作、实用工具、金融理财等用户核心使用场景。
HUAWEI MateBook Fold为啥能把办公软件体验做到这个地步?
秋香专门去问了问业内人士,发现这鸿蒙系统的优势还真不少。
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macOS大家都不陌生吧,这应该算是商业历史持续最久的二选一了。有数据显示,二者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接近90%。
但其实咱们国产软件,特别是工具类、办公类的软件想要去接入这两个系统的生态,挑战和限制都挺大的。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无论是Windows 庞大的兼容体系,还是苹果 iOS 和 Mac 的两套开发程序,都给开发者带来了较高的适配成本。
其次,从商业角度来说,微软和苹果的生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已经非常成熟。对于后发的国产软件而言,大量的需求已经被固定。国产软件不是不能脱颖而出,但如果想让用户放弃自己习惯的APP选择新的,开发者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鸿蒙系统作为内核层自主可控、每一行代码都重写的国产操作系统,在面向开发者这块就有一些小特权:比如它可以通过开放更底层、更系统的能力,来让开发者从“适配”变为“共创”。再比如,鸿蒙电脑是业界首个实现移动端生态与电脑端深度融合的案例,一套工具覆盖多终端,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显著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
所以鸿蒙电脑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融合应用从300+增加到1000+,数量翻了两倍多。
秋香觉得啊,这鸿蒙电脑是咱们国产软件开发者们迎头赶上的一个好机会。
你看哈,鸿蒙电脑虽然是一个新的生态,但是鸿蒙的用户多。截至今年3月,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就超过了10亿台。依托鸿蒙的技术优势与庞大用户基础,国产软件可以加速技术创新与功能迭代。
东方财富大家都熟悉吧,炒股必备。加入鸿蒙电脑以后,借助鸿蒙电脑的安全架构能力,东方财富实现了鸿蒙独有的系统级安全交易环境,支持华为账号一键登录。
更典型的案例是万兴喵影。由于鸿蒙的系统级AI能力,万兴喵影可以依托鸿蒙电脑本地算力去进行AI功能开发,比如发丝级抠像、视频降噪、脸部马赛克等。不仅效果提升巨大,同时数据隐私保护更好。
同时,折叠电脑的创新形态也让软件获得了更多交互形式和应用体验。
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线下门店试试wps在鸿蒙电脑上的体验。深度适配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的WPS有一个“双屏演讲者模式”,就是主屏展示PPT,副屏可实时查看提词,对于需要到各种场合做分享的同学,这个应该是能帮大忙了。
这还只是“折叠”的一个用法。利用大屏空间,鸿蒙电脑可以轻松实现文档与图表分屏显示、这样就方便大家在工作中的多任务并行处理,从而提升办公效率。
除此之外,秋香还发现,鸿蒙设备之间的跨端操作非常流畅,什么跨设备文件传输,跨端拖拽秒传、复制粘贴、图片插入,体验非常丝滑。这也给未来的软件体验提供了很多的想象力。
不过话说回来,鸿蒙电脑虽然优点很多,但毕竟是一个新玩家。隔壁的微软和苹果,哪个不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完善,鸿蒙也需要时间去成长。
鸿蒙电脑愿意拿出系统性能力开放与标准化生态机制,让国产软件不仅仅是“兼容适配”,而是“能力共创共建”,就是希望能有更多软件开发者们,比如基础软件、科研软件,工业软件等,能够加入到整个鸿蒙生态当中来,一起把国产应用做大做强!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