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手握40多个国际奢侈品牌,控制4家上市公司,被称为「中国版LVMH」的如意集团,如今却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正式立案。
10月15日,如意集团股价应声跌停,市值不到14亿。
这个曾经雄心勃勃要打造时尚帝国的企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4年,如意集团营收不到4.5亿,却亏掉了近6亿。
今年上半年营收1.5亿,同比暴跌32%,净亏损近亿。
与此同时,公司实控人邱亚夫名下未履行总金额超过70亿,女儿邱晨冉接班后,名下也多了几百起风险警示。
父女俩都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
从辉煌到落魄,只用了短短几年。
2007年,如意集团成功上市,纺织出身的邱亚夫,本该继续深耕纺织主业,却坐不住了。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价值差。
如意纺的布料1万元一米,价格已经相当昂贵,但奢侈品牌拿去做成衣服,一套能卖17万。
面料成本不到10%,品牌溢价高达十几倍。
这个发现点燃了邱亚夫心中的火焰,与其给别人做嫁衣,不如自己打造品牌帝国。
从2010年开始,邱亚夫开启了疯狂扫货模式。
十年时间花出去400多亿,收购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牌。
巅峰时期,他控制4家上市公司,手握40多个奢牌,号称中国版LVMH。
大致操作流程,说白了就是资本运作那套玩法,低价购入海外低迷品牌,用股份做抵押发债融资,或者重新包装上市,把融来的钱继续投入下一轮收购。
而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想成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资金链不能断,收购的企业要逐渐盈利。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多米诺骨牌一倒,全盘皆输。
显而易见,中间出问题的概率,实在太大了。
2020年3月,一支名为「19如意科技MTN001」的债券到期,如意集团拿不出钱付息,只能选择延期。半年后,「18如意01」债券到期,公司干脆把公募债券违规转给私募平台,明显是没办法了。
更要命的是,邱亚夫收购的那些奢侈品牌,本来就是濒临倒闭才便宜卖的,没有资金输血根本起不来。
果然,从此时开始,一些品牌陆续因资金困难陷入困境,最后要么申请破产,要么转让抵债。
短短两年内,邱亚夫建立的时尚帝国快速崩塌,40多个海外奢侈品牌只剩2个。
2024年,邱亚夫因信披违规等问题被监管处罚,并被认定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高管。同年10月,他把董事长位置交给80后女儿邱晨冉。
但匆忙上位的邱晨冉也无力回天,公司继续亏损,业绩毫无起色。
上周二,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如意集团,理由包括营收数据不实,业绩预告突变,未履行审议及披露义务等。
次日,如意集团股价跌停,根据《证券法》规定,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公司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做面料起家,到把公司做上市,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邱亚夫能守住主业,深耕纺织领域,今天的如意集团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说到底,不管是谁,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度加杠杆。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