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预制菜概念异动,得利斯一字涨停,三江购物同样斩获涨停,惠发食品盘中一度触板,国联水产、天康生物、千味央厨等表现活跃。
上周末,“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持续发酵。9月15日凌晨,罗永浩再度在社交平台发声,并邀请贾国龙当面直播对话。罗永浩称,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够澄清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的真相,并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而就在刚刚,西贝发布致歉信: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对于本次事件,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纷纷发表文章。9月14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人民微评称,此事引发全民关注,不仅在于它关乎日常餐饮,还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关乎某家企业,还关乎行业健康发展。在纷扰一时的热议中,与其站队,不如站“对”:在“争锋”中凝聚共识,在热议中寻找治理良策。
评论指出,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餐饮业发展,终究要服务于人。餐饮业发展,既要追求高效便捷,更要满足公众吃得安心、吃得明白的刚需。这场讨论,要走向理性和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赢取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在政策层面,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值得关注的是,餐饮门店预制菜使用情况(含是否使用、使用方式)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围。
其中,早在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就已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定义,此次国标草案进一步补位。
事实上,近年来,预制菜行业规模扩张态势显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相关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其中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60%。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500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2020年以前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逐年增长。
此外,多地也积极采取诸多举措,助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提出通过构建预制菜冷链物流体系、培育预制菜产业品牌、建设绿色优质原料基地等手段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也提出,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
从预制菜行业规模来看,华鑫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指出,我国预制菜行业保持高增态势,2019-2022年收入CAGR为19%,预计2025年可达4757亿元,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从2013年5.4kg增至2022年9.1kg,但渗透率10%-15%对比海外成熟国家渗透率60%仍有明显空间。复盘美国、日本预制菜发展历程,中国预制菜仍有近10年的成长期。预计随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后,我国市场出清叠加头部企业横向并购将实现市场集中度提升。
这里证券之星为大家整理了部分预制菜概念股,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概念股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惠发食品:公司预制菜产品主要有麻辣小龙虾、鲜嫩狮子头、农家蛋饺系列等
2、得利斯:近年来公司在冷却肉、低温肉制品等基础上,拓展了牛肉系列产品、速冻米面产品、预制菜产品相关业务
3、永辉超市:公司拥有自有品牌“辉妈到家”,主要产品包括金汤酸菜鱼、外婆红烧肉、红烧狮子头等单品
4、圣农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是白羽肉鸡生产及肉类食品深加工,主要产品是冻、鲜分割生鸡肉产品、深加工产品
5、国联水产:公司主要产品为牛蛙、风味鱼、小龙虾、快煮、粉、米面、调理、火锅、生熟带头、生熟虾仁、鱼片、阿根廷红虾、沙特虾、黑虎虾、北极甜虾、新西兰青口贝、鳕鱼、帝王蟹、巴沙鱼
6、千味央厨: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面向餐饮企业的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油条、芝麻球、蛋挞皮、地瓜丸、卡通包等
7、味知香:公司主营业务为专注于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立了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
8、安井食品:公司主要从事速冻调制食品(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和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经营“安井”品牌速冻食品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