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市值超2500亿的寒武纪(688256.SH)再度斩获20CM涨停,全天成交金额11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75.11亿元。
在这之前,寒武纪成交额超百亿还有3次(2024.10.9,108.98亿元;2024.10.21,103.95亿元;2025.1.16,122.19亿元)。
可以看到,这一天量成交水平位列历史第二。
凭此,寒武纪单日市值暴涨516.4亿元,以24Q3持股户数2.65万户来计,户均赚195.09万元。
“寒王”亦重回3000亿,并创下新高。

发生了什么?市场资金在这样一个高位还在汹涌做多。
逻辑重构
市场已逐步理顺了“成本优化也是促进AI推理普及重要动力”这一逻辑。
著名经济学“杰文斯悖论”提及,当技术进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不仅没有减少这种资源的消耗,反而因为使用成本降低,刺激了更大的需求,最终导致资源使用总量上升。
DeepSeek所有模型均为开源模型,即所有应用厂商都拥有了可以比肩顶级AI的大模型,而且还可自行二次开发、灵活部署,这将加速AI应用的发展进程。
当模型成本越低,开源模型发展越好,模型部署、使用的频率就会越高,使用量就会越大。
长周期来看,DeepSeek的发展会加速AI的普及和创新,带来算力需求、特别是推理算力需求更大量级提升。
思元590:大模型适配首选硬件
事实也是如此。
2月16日,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的同时,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
根据腾讯2024年三季度报,24Q3,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数13.82亿,在庞大的用户基础下,大模型使用频率有望逐步提升,进而带动算力需求长期提升。
寒武纪芯片产品以ASIC类型为主,广泛应用于云端、边缘计算等场景,尤其在AI算力需求中表现突出。其思元系列云端智能芯片即为ASIC架构,专为深度学习任务优化设计。
它研发的思元590芯片(7nm工艺,算力达512TOPS)在推理场景能效比显著,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综合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甚至在某些指标上优于A100。
思元590芯片已成为大模型适配的首选硬件,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并进入多家云厂商的测试名单。
阿里供应链重要选项
2月20日,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表示,未来3年,集团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同时,阿里还强调,云与AI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核心战略。
作为AI算力的核心硬件,AI芯片的需求将随着阿里云业务扩张而显著增加。
寒武纪作为国内领先的AI芯片企业,其云端智能芯片(如思元系列)已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并与阿里、百度等头部企业有过产品适配合作。
若阿里进一步扩大自研大模型(如通义千问)规模,寒武纪的云端芯片可能成为其供应链中的重要选项,尤其是在国产替代背景下。
此外,阿里云推出的多模态模型(如Qwen2.5-VL)和深度推理模型需要高性能推理芯片支持,寒武纪在推理软件平台优化和AIGC业务适配上的进展可能与其形成协同效应。
争议与分歧
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推动下,国产AI芯片刚需性增强。
《国家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25年国产算力占比超50%,寒武纪作为“国家队”重点扶持的芯片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府采购订单和研发补贴。
多重逻辑作用之下,就有了市场资金持续做多(豪赌)寒武纪。
事实上,一直以来,关于寒武纪的争议与分歧不断。信仰者将其视为“寒王”,质疑者视之为“妖王”。
你看啊,过去两个年度,寒武纪股价累计上涨了1106.01%,但公司却从未实现盈利。
2017年-2023年,寒武纪累计录得归母净亏损49.65亿元,扣非净亏损49.69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亏损3.96亿元-4.84亿元,扣非净亏损7.65亿元-9.35亿元。
这么看下来,关于寒武纪,不谈基本面,已成为共识。在其极高的估值溢价背后,是寒武纪身负国产AI核心芯片自主化的期盼。
毕竟高端芯片处于“卡脖子”环节,如能研发出来,必然是产多少卖多少的。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