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正步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近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北京四十余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以及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大关,达到36.2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式进入36万亿时代,成为了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
政策引领行业变革
为有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精准锁定行业发展症结,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等举措,推动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实现“同甘共苦”。这份纲领性文件的推出,也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从“重规模”向“重回报”的历史性转变。
《行动方案》深度聚焦投资者长期关切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引导公募基金行业强化“以投资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打造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用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服务好老百姓普惠理财、服务好现代化产业建设。
本次改革的核心举措之一是浮动管理费机制。《行动方案》明确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具体而言,当基金业绩明显低于基准时,管理费率将下调;显著超越基准时,费率可适当提升。这一设计打破了行业长期“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使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直接挂钩。
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下,充分体现公募基金产品与基金持有人‘同甘共苦’的特点。这一改革也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进一步回归本源,夯实‘以投资者为本’核心价值观。
除此之外,《行动方案》对考核端也做了规定,要求基金公司考核中投资者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公司内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积极推动价值导向实践
随着“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的形成,公募基金行业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价值。
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嘉实基金不断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优势,通过投研流程持续精进与工业化升级、考核机制优化等多措并举,持续夯实投研根基。同时积极参与创新浮动费率产品发行,并将继续打造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品体系,用扎实行动提升投资者的真切获得感。
作为提升获得感的关键环节,投资者教育也是嘉实基金公司战略与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借助科技力量与创新方式,嘉实基金探索出了一条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投教进阶之路。通过线上轻量化投教工具搭配各类线下深度交流互动的结合,嘉实基金依托投教分层策略帮助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全面提升金融素养,用“服务驱动行业发展”,正在成为资管行业投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未来,公募基金将不再是简单的财富管理工具,而是成为联接产业发展与居民财富的重要桥梁。嘉实基金也会持续将投资者利益贯穿于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和考核机制等全链条,深入探索符合投资者利益的产品与服务模式,以投资者为本,用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服务好老百姓普惠理财,服务好现代化产业建设。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