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白云山究竟怎么了?
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其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80.17亿元,而净利润更是暴跌了37.82%。背靠广药集团,不仅掌握着多个明星品牌,还拥有超过十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的白云山,为何这么难?

一、后来者掀起价格战,白云山被围猎
据业内分析,导致白云山业绩不佳的原因在于,其主打产品“金戈”被市场围猎。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竞争,让市场不得不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自2015年起,江苏亚邦推出的“万菲乐”拉开了国内男科药物市场的竞争序幕。随后几年间,市场迎来了多款新药:常山药业、恩康医药、齐鲁制药、广生堂纷纷入局。
后来的老牌药企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多的技术革新,而是借由前人在配比上调整的经验,进一步压低研发成本,给价格战拉出腾出空间。大差不差的机制,加上更诱人的价格,自然让后来者不断能蚕食到前人的蛋糕。

而另一方面,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在《2023年中国男士健康消费报告》中指出,有近6成男性对使用西地那非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有所忌惮。有62%表示,他们更倾向于健康养护,让自己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强大起来。
这一需求很快就在市场端得到了应验,翻阅亰东相关数据,不乏诸如“益立维”等打着以养代治,提精振活的雄风科技,在大促单日实现7位数,也不乏“避免事前准备小蓝片的尴尬”、“感觉自己由内而外都强大了起来”。
随着此类养护科技的出现,小蓝片这一大市场也在日渐缩水。大市场进入红海,被新锐科技分流,白云山在市场的统治力又一落千丈,或是造就如今局面的一大诱因。

二、研发成摆设?白云山护城河被攻破
外部环境遇冷固然重要,而白云山近年来研发创新不足,或是真正让其王牌变“废牌”的根因。
事实上,白云山整体确实不够中式研发创新,而是将更多的钱投入到了营销之上。自2020年起,其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大致维持在1%左右,相比之下,其销售费用则大约为7%。尽管中药行业整体的研发投入比例普遍不高,但若将白云山与A股上市的其他71家中药企业相比较,在今年前三季度中,白云山的研发费用率排在第65位,几乎处于末位。

故步自封,迎来的便是销量寒冬。而上述“益立维”,其品牌方TimeShop携手诺奖获得者杰弗理·霍尔,通过AI云计算平台,挑选出5种稀有人参皂苷、泰国人参等珍稀成分,一改传统小蓝片短效的玩法。有业内人士指出,更高级的玩法或是“益立维”类科技杀出重围的一大助力。
国际期刊《Science》的一项研究曾指出,在连续90天使用泰国人参(益立维主要成分之一)后,有61.2%男性受试者的勃发情况出现了改善,89%男性睾酮水平得到提升,平均涨幅逼近200%。而5种稀有人参皂苷也经由专利小分子处理后,机体利用率提高近30倍,让滋补成分都能补进去。
京东健康数据调研显示,该单品用户超过95%都承认自己有使用过小蓝片,而新锐科技的出现恰好更戳中他们的心疤。毕竟感受过力不从心后,都会明白独木桥上开不了大炮,有好的身体,才是打赢一切持久战的基础。

三、男性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中国男性健康协会会长姜辉早前指出,国内小蓝片的使用人群中,40岁以下的使用者占据了主要部分,这一比例可能高达70%到80%。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更容易出现了向年轻群体蔓延的趋势。
自小蓝片诞生之初,外企一直在这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直到2014年,原研药专利保护到期,国内制药公司也开始推出仿制。白云山推出的“金戈”在同年9月底上市销售,标志着国产抗ED药物打破了外资品牌长达13年的市场垄断。
自此之后,各种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在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据统计,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26种同类单品,涉及多家制药企业。面对这个庞大但相对隐蔽的消费者群体,各大药企都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
未来的男性健康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诸侯纷争”的格局,这也意味着,男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谁家能赢,就各凭本事了。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