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间,中国“民营保险第一股”天茂集团(000627.SZ)发布公告,称因为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将停牌。
这意味着,天茂集团离退市近了。
按照规定:
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就要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再过两个月,仍无法披露,就正式退市了。
也就是说,天茂集团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
公司12万股东,还能安心睡觉吗?
事实上,天茂集团早已披露了业绩预告,2025年1月,公司公告预计2024年亏损5到7.5亿元。因此目前不存在担心年报业绩利空的问题。但是,相比业绩预告,年报势必要披露更多经营细节。所以,当前对天茂集团的管理层而言,或许不仅仅是“能不能”披露的问题,更是“敢不敢”披露的问题。
天茂集团之所以关注度高,很大原因在于其实控人是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资本大鳄刘益谦。事实上,天茂集团在刘益谦的资本布局中,有着非常核心的地位。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上市保险公司,天茂集团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一方面:
为了短期内快速筹集资金,推出高收益产品,产品到期后消费者大量退保。
另一方面:
公司筹集了巨额资金用于激进投资,但近年“踩雷”频频。
复盘天茂集团的业绩“滑铁卢”:
从业绩巅峰到轰然坍塌,只用了5年,5年刚好是其核心产品“国华泰山5号”的锁定期限。
刘益谦90年代以炒股发家,后进入股权投资、资本运作领域,个人财富曾高达345亿人民币。
2001年至2003年期间,刘益谦通过旗下公司新理益累计斥资2.06亿元入主天茂集团,此后逐步剥离原有的化工医药业务,成为了一家主营保险业务的上市公司。目前,天茂集团主要通过子公司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开展保险业务。
2016年,国华人寿推出高收益产品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这款产品满期年化单收益率5.37%,假设一次性投保10万元,五年期赎回合计约能拿回12万元。
凭借高收益产品,2016年天茂集团利润大增619.35%,达到17.79亿元,收入更是直接爆增3040.88%达到169.96亿元。
2016年至2018年期间,该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0.59亿元、277.01亿元、199.4亿元,成了主导公司业绩的风向标。
不过,随着产品陆续到期,天茂集团迎来大规模退保。
2020年,国华人寿的退保金还只有21.14亿元,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6.45%。
2021年开始,国华泰山5号第一批客户开始到期退保,2021年至2023年,国华人寿的退保金陡然升至303.59亿元、303.37亿元、206.01亿元,占同期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61%、80.21%、51.02%。
与此同时,天茂集团投资收益率也在下降,频繁“踩雷”。
或许是因为有“股神”刘益谦“加持”,国华人寿的投资也集中在股市。2020年时,其投资收益高达115.34亿元。但此后几年投资收益持续缩水,至2023年已降至87.82亿元。投资收益率也由2020年的5.51%降至2023年的2.27%。
此外,天茂集团屡屡“踩”中退市股。
至2024年一季度末,国华人寿是广汇汽车第八大股东,2024年8月,广汇汽车退市;
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华人寿是*ST龙宇第五大股东,2025年4月,*ST龙宇宣布收到退市告知书。
而今,天茂集团自己也退市风险高悬,令人哭笑不得。
那么问题来了:
“股神”自家公司,炒股为何也会踩坑?
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或许要等公司年报揭晓,才能看到更多真相。当然,也可能永远没机会看到了。
2023年,天茂集团已经亏损6.52亿元。2024年预计亏损5到7.5亿元,按照预告,亏损原因包括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走低,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国华人寿被迫增加计提准备金。
寿险公司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以“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随着“750曲线”的下行,寿险公司需要进行相应准备金的补提,进而削弱当期利润和偿付能力。
随着天茂集团走向黯然,“一代股神”刘益谦,或许也正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