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万股民慌了!科大讯飞,真危险了?

泡财经

科大讯飞

发布时间:

2025-05-12 21:03:07

泡财经APP

科大讯飞(002230.SZ)的业绩,令人失望。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79%,净利润却下滑14.78%,呈现增收不增利。

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也令人担忧,净亏损1.93亿元,虽然同比减亏35.68%,然而环比看,这是公司在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后,再度陷入单季亏损。

伴随业绩持续承压,科大讯飞财务压力已经比较大了。

2021年到2024年,公司账面现金从55.44亿元降低至31.1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低至28.2亿元。然而,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负债就高达153.89亿元,是公司账面现金5倍多。

与此同时,2024年末和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88%和54.63%,持续处于上市以来高位。

现在科大讯飞偿债能力明显减弱,若盈利无法改善,公司今后可能得求助定增等融资手段补充资金。

侵蚀科大讯飞业绩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应收账款;2、研发费用。

先看应收账款这块。

2020年,科大讯飞的应收账款总额还只有54.68亿元,但现在,截止到2024年末,科大讯飞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了146.67亿元。

其中,1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为99.03亿元,1至2年的43.29亿元,2年以上总计34.32亿元。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账期越长,意味着企业收不回来钱的坏账可能性越大,潜在的业绩不确定性就越大。

不过,科大讯飞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来源于政府、金融机构及运营商大中型企业等优质客户,客户质量较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近年来实际坏账核销占应收账款比例均小于0.1%。

即科大讯飞认为,其客户不太可能赖账。

然而,2024年,科大讯飞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却高达9.77亿元,是同期公司净利润的1.74倍。

2025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应收账款149.71亿元,较去年年末又升高了。

可以说,应收账款现在已经成为科大讯飞潜藏的业绩“雷”。

再看公司研发费用。

科大讯飞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一直很高,近三年分别为16.53%、17.72%、16.67%。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38.92亿元,是同期净利润约7倍。换言之,科大讯飞只要稍微从研发费用中“抠”一些出来,盈利状况很快就会有大幅改善。

不过,当前大模型赛道仍处于“烧钱”竞争阶段,科大讯飞“全栈自主可控”的定位,决定了其很难减少研发投入。

那么,科大讯飞是否没有希望了呢?

非也!

科大讯飞吃亏在“全栈自主可控”,但看点也在“全栈自主可控”。

科大讯飞近些年业务始终没有爆发式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科大讯飞坚持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自主可控的国产AI发展路线。

仅就算力芯片这块举例,立项之初科大讯飞就与华为合作,采用华为的GPU,坚持以国产算力平台为基础训练大模型。至今讯飞星火仍然是国内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

然而,现在中美算力制裁之争,尚处于摩擦阶段,很多企业依然能通过多种途径买到英伟达的AI算力芯片。再加上DeepSeek的算法创新,即便是用英伟达降低性能供应中国的H20,也能开发出全球顶级的大模型,且部署成本很低。

这就导致科大讯飞短期内其实非常吃亏。

不过,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中美科技博弈最紧张、最激烈的领域。科大讯飞这种发展路径,能从底层掌握大模型的全面自主可控,抵御技术“卡脖子风险。可以说才是着眼未来的。

目前,国产算力芯片性能越来越强大,如华为昇腾910C被认为性能已接近英伟达高端产品H100。可以预见,随着国内自主可控技术的进步,科大讯飞或早或晚要迎来爆发拐点。

对公司39万股东而言,或许还需要更多耐心。

可以看出,机构对科大讯飞是持续坚定看好的。

2024年内,科大讯飞一度暴涨暴跌,2024年3月以后最大回撤近40%,此后又大涨近73%。2023年末,持有科大讯飞的机构家数为757家,2024年末则为760家。可见无论如何剧烈波动,绝大部分机构始终是坚定不移,没有“洗”出去。某种意义上讲,算是“耐心资本”。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