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财经获悉,7月26日晚间,华锋股份(002806.SZ)公告,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下称“广东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因公司1月31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不准确,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的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广东证监局决定对华锋股份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事情可追溯至1月30日晚间,华锋股份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收6.65亿元-6.7亿元,同比下降2.63%-3.36%;归母净亏损450万元-6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3900万元-45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公司将净亏损归结如下:
一是受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减少影响,电极箔销售从2022年4月开始大幅减少,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35%,电极箔利润大幅下降;
二是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依托行业的良好发展和带动作用,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收入增长达到90%以上,全年保持了良好的生产规模和产能水平。但因为开发新产品和核心技术攻关的研发投入大、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利润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不过,根据公司4月26日发布的2022年财报,实现营收6.58亿元,同比下降4.39%;归母净亏损960.5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4372.17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可以看到,公司营收要比业绩预告中的数值要少,净亏损则比预告数值要多。其中,营收相较业绩预告下限少了707.82万元,归母净亏损则比业绩预告上限要多亏损360.55万元。
华锋股份现阶段主要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同时保持电极箔的研发、生产、销售。
据其2022年财报,在电极箔业务方面,目前低压化成箔的产量、产品质量及产品系列规格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部分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代表电极箔最高水平的日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向国际市场出口低压化成箔产品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能够大规模自主生产低压腐蚀箔,并同时能够对自产腐蚀箔进行大规模化成生产的几家企业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商用车电控及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拥有成熟的整车电控及驱动系统相关技术体系,形成了以智能整车控制器、电驱动与传动系统、高压集成控制器为代表的新能源商用车电控及驱动系统核心产品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亏损且营收亦在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华锋股份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下降7.67%;归母净亏损1360.86万元,同比下降296.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1694.6万元,同比下降1897.28%。
根据公司7月14日晚间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亏损2700万元-32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100万元-3600万元,同比亏损扩大。
华锋股份解释称,“电极箔方面,受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减少影响,电极箔销售减少,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0%,为维持订单,全面下调了产品的销售价格;此外,因开机不足,固定成本分摊较高,使单位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新能源方面,因为开发新产品和核心技术攻关的研发投入大、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利润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