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实控人坦言:
“这是公司自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601012.SH)营业收入825.8亿元,同比下滑36.23%;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滑180.15%,上一年同期为+107.5亿元。
就在大家以为这已经是足够糟糕时,没想到的是,一季报再次让人措手不及。
2025年一季度,隆基绿能营业收入136.5亿元,同比下滑22.75%;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增长38.89%。
乍一看,亏损收窄情况似乎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实,形势变得更加危急。
原因在于资产减值。
2024年一季度,隆基绿能资产减值损失为28.14亿元,剔除后净利润为正,但是,2025年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4.26亿元,剔除后净利润为负。
而且,2024年一季度,隆基绿能的毛利率为8.89%,但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为-4.18%。
再来看股价。
过去三年多时间,隆基绿能从73元一路下跌至13元附近,跌幅超过80%;巅峰时期,隆基绿能市值超过5500亿元,但如今,仅剩下1100亿左右。
一句话,受业绩恶化影响,隆基绿能跌入谷底。
那么问题来了,光伏行业还有投资价值吗?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公司,隆基绿能还扛得住吗?
我们认为,受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影响,叠加欧美政策影响,导致光伏行业出现短期阵痛,且阵痛期比想象中更长;但是,全球能源转型不可逆,同时叠加技术迭代创新下的降本,长期投资价值依旧被看好。
目前,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究竟谁能引领新一轮技术迭代,通过产品迭代的方式摆脱价格战的困境,实现新一轮技术红利。这样的话,股价势必也将率先摆脱泥潭。
在2024年财报中,隆基绿能做了深刻的反省和总结。
在《致股东的信》中,隆基绿能首先承认了新产品失利,其次承认公司内部存在流程复杂低效、组织叠床架屋、机构臃肿虚浮。
对企业来说,只有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才有可能克服问题。毫无疑问,这向市场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对隆基绿能来说,一个大的优势在于充足的现金储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虽然隆基绿能亏损严重,但导致亏损最主要的原因是资产减值。2023年和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70.25亿元和87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账面亏损严重,但是,对现金流伤害有限。
截至2025年一季度,隆基绿能账面货币资金为514.8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接近35%,同期短期借款可以忽略不计。
注意,充足的现金储备,不仅意味着可以用来搞研发,还意味着能够“拖死同行”,剩者为王。
重点说说光伏技术路线。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每一次行业巨变,都伴随着技术路线的豪赌。
2006年,在绝大多数同行公司选择多晶技术时,隆基绿能豪赌单晶硅,一举成为光伏巨头;2022年,当产能过剩、技术同质化愈加严重,光伏技术路线再次面临路线选择,跟很多企业的选择不同,隆基绿能押注的是BC电池。
2025年4月11日,隆基绿能在安徽芜湖基地推出了BC2.0升级产品Hi-MO 9组件,量产效率达到24.8%;同一天,隆基绿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HIBC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7.81%,再次刷新单结晶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方面,不断刷新光电转化的世界纪录;另一方面,跟TOPCon技术路线比,BC产品转化效率更高。
另外,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化效率达到34.85%,刷新历史纪录。
这么说吧,无论是下一代技术还是产能上,隆基绿能都具有领先优势。
当然,也有担忧。
如今光伏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跟2006年不同,当时光伏行业属于野蛮生长阶段,但如今的光伏市场,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后,剩下的全是巨头,且很多公司都是同时押注几条技术路线,导致很难有真正的遥遥领先的技术出现。
这就意味着,行业很难进入真正洗牌阶段。
这也是当下资本市场最担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