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亿抢筹,海光信息,又疯了!

泡财经

海光信息

发布时间:

2025-02-21 20:52:49

泡财经APP

海光信息(688041.SH)最近几个月的走势,太疯狂。

2024年9月开始,股价长期低迷的海光信息突然“爆发”,三个月股价翻倍,市值一举突破3000亿,位列半导体板块第二,仅次于中芯国际

此后,海光信息陷入长达两个月的盘整回调。

本以为大牛股要就此沉寂,2月21日,海光信息突然暴涨15.28%,单日涌入资金近120亿元,是同一天贵州茅台成交额的两倍还多!

股民都看懵了:什么情况?

股价单日爆拉,有个直接催化:

科技巨头AI“军备竞赛”。

2025年2月20日,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净利润激增333%,远超市场预期。

阿里CEO吴泳铭还宣布,未来三年将在云和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超越过去十年总和”。这标志中国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彻底打响。其他巨头也必将纷纷跟进,加大AI资本支出。

互联网巨头的AI投入成本极高。例如,前不久腾讯微信灰度测试“AI搜索”,接入DeepSeek。业内估算,若DeepSeek-R1服务用量达到峰值,腾讯每月机器成本可能高达4.5亿元,亏损近4亿元;即使使用成本较低的AMD芯片,亏损也超2亿元。

在AI时代,无论是加大投入还是承受亏损,对巨头而言都已别无选择。除了国内的阿里和腾讯,美国的微软、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亚马逊四大科技巨头2025年AI领域资本支出也将激增63%。这场深刻的AI革命已拉开帷幕,任何企业错过都可能失去未来。

AI“军备竞赛”将利好算力领域的“卖铲人”,尤其是刺激AI算力芯片需求增长。国内的海光信息、寒武纪,国外的英伟达、英特尔都将直接受益。

不过,受制裁影响,国内企业目前难以购买英伟达多款高性能产品,这就给海光信息带来历史性机遇。

去年9月以来,海光信息反复炒作的最根本逻辑是:

国产替代。

海光信息产品未来替代英伟达,完全有可能。

英伟达的核心产品是GPU芯片,也称AI芯片,因其并行计算能力,更适合处理海量AI数据。而海光信息的核心产品是DCU芯片,本质上是GPU的技术分支,结构相对简单,且在通用性、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

海光信息的初代“深算一号”性能已达到英伟达A100的50%以上(A100是英伟达被美国限制出口中国的高端产品),2023年三季度发布的“深算二号”性能至少达到A100的80%。目前,海光信息正在研发“深算三号”,有望进一步追平英伟达A100。

技术上,海光信息的DCU与英伟达的CUDA在生态和编程环境上高度相似,与文心一言等主流大模型适配性良好。这意味着英伟达用户迁移到海光DCU的成本极低。简单来说,如果客户需要替换英伟达产品,海光信息无疑是国内平替的优质选择。

今年2月,海光信息技术团队成功完成DeepSeek-Janus-Pro多模态大模型与海光DCU的适配优化并正式上线。

事实上,海光的产品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公司盈利持续改善。

2024年,公司预计营收同比增长45.04%到58.52%,净利润同比增长43.29%到59.12%。

随着高端芯片占比提升,其毛利率从2019年的37.31%稳步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65.63%,远超国内同行寒武纪、龙芯中科澜起科技等。相比之下,国内多数上市同行毛利率下滑,例如龙芯中科从2019年的近60%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不足30%。

盈利至关重要,它不仅证明产品获得市场认可,还能实现正向循环,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为研发投入提供支持,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海光信息当前的估值泡沫已经相当明显。

在实现“平替”英伟达之前,海光信息的估值已经远远贵过英伟达:

目前,海光信息滚动市盈率已高达193倍,而英伟达过去一年的最高市盈率仅为79.21倍。

而且,当海光信息真正实现对英伟达的替代时,高性能AI芯片还会像现在这样稀缺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