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整体反弹,主要指数多数上涨。截止周五收盘,沪指收于3342.00点,周涨1.92%;创业板指收于2011.77点,周涨3.27%。
中信行业板块方面:国防军工、通信、机械指数涨幅居前;石油石化、农林牧渔、医药指数涨幅靠后。


数据来源:同花顺,截至20250510
上周市场还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第一,公募基金年内累计分红已突破870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红利发放日为口径,2025年以来基金合计派发871亿元“红包”,部分基金公司分红力度显著,单只基金最高分红金额达26.8亿元,最高分红比例达20%。从结构看,债券型基金在分红基金中占比高达82%,而权益类被动指数基金的分红数量和金额也呈现增长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分红在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优化了基金运作效率,有利于长期回报的提升。叠加政策层面对分红和市值管理的鼓励,高股息资产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吸引力正不断上升。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02
第二,公募重磅文件发布,多部门齐发利好!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从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共提出25条举措。
针对基金行业重大改革,业内人士表示,《行动方案》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具系统性、前瞻性的监管创新之一,有利于行业回归“以投资者为本”的价值观,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型,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摘要:“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03
第三,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创债,规模超150亿元!
近期,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引发关注。
多家受访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表示,科创债的引入,拓宽了私募基金的融资来源,缓解了募资难问题,有利于培养耐心资本投向硬科技企业。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引入地方政府和市场化增信机构,为创投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债券提供更强的信用支撑。受访机构看好科创债市场前景,并表示了对科技企业的支持。
根据交易商协会统计,截至5月8日,有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达155亿元。也有机构表示正在考虑推进发行科创债,综合考量发行成本、期限与退出的匹配、风险分担机制等。
摘要:“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04
第四,4月CPI同比下降0.1%!
2025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城市持平,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0.3%。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上涨0.2%,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3%。
摘要:“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05
第五,行情低迷,消费基金“艳压群芳”!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科技赛道连续三年主导市场行情而消费整体平淡的背景下,一批消费主题基金正展现出超预期的结构性机会,多只重仓消费赛道的基金产品不仅在今年的市场排名中进入全市场前列,且在最近三年的累计收益上“艳压群芳”。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判断,虽然整体消费大盘平淡,但以服务型消费为核心的新型消费正在构筑强大的结构性生命力,这为具有精选个股能力的基金经理带来显著的业绩增厚机遇,内需消费处于周期底部区域,负面因素已经反映得比较充分,服务型新消费有望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引擎,对冲部分关税的不利影响。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06
第六,“固收+”基金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峰!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在该类产品上实现了规模的显著增长,部分机构的“固收+”基金单季增量突破了百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相较于传统纯债产品,“固收+”基金既具备获取弹性收益的潜力,又能在组合中发挥风险缓冲作用,正在成为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下攻守兼备的重要配置工具。
在高波动的行情下,兼顾稳健收益与波动控制的资产配置方案正在重新成为市场的共识。
摘要:“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展望后市,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中期维持乐观判断。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结束,企业净利润增速迎来久违增长,业绩增速二次探底企稳有望确认。一方面,需求出现改善迹象,但提价能力仍偏弱。Q1净利润、营收增速、ROE共同上行,同时预收账款增速上行转正,反应需求端呈现复苏态势。净利率上行推动盈利能力改善,但主因费用率下降而非毛利率提升。
另一方面,供给端仍保守。在需求回暖背景下,企业的补库、扩产意愿仍偏低,供给端谨慎状态未来预计持续。供需两方驱动自由现金流创新高,奠定A股经营质量整体向上。